文物保护收集历史资料、扩展智能化工作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史类工作中深入推进

文物保护收集历史资料、扩展智能化工作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史类工作中深入推进 北京市6月24日电 (新闻记者 郑巧)“民革中央初次在全体党员范围之内进行了民革老前辈历史资料收集工作中,共文物保护收集227名民革老前辈、时间16000几分钟、存储量7700GB的全超清视频,为民革老前辈中年逾古稀的黄浦老年人、抗战老兵和民革老领导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民革中央副书记胡晓23日于北京表明。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史类工作座谈会23日、24日在北京举行。胡晓在交流会上讲话时还强调,民革中央充分挖掘有关历史资料,编辑出版系列产品民革党史书籍。相继发布《李济深与苍梧故居》等6种“民革老前辈留念展览馆”系列丛书,也有3种将要出版发行。编辑出版《亲历者赞》共6辑,为近数百位优秀的民革党员作传。2019年,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70周年纪念、人民政协创立70周年纪念,编辑出版《民革与新中国的建立》《民革前辈与新中国》两个关键历史资料书籍,切实展现了民革在参加新中国成立创建这一波澜壮阔的历程中的奉献。

她注重,现阶段,民革中央已经进行《民革前辈与新中国(续编)》、民革党史展览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史》、《李济深文集》等多种重点工作,讲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小故事,从不同角度正确引导民革全体党员从文献汇编中汲取智慧和能量。

“参加市政协文史类工作中,我切身感受到,文史类工作是委员会履行职责的主要形式。在人民政协的平台上,每一位人大代表全是中华文化民族复兴真正过程的亲历,是共产党领导干部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参加者,都能够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想立即记下来。”全国政协常委马志伟说。

他提议,在委员会大讲堂、委员会念书等一系列创新平台的前提下,适度设立“文史类讲谈”,将“三亲”(亲身经历、亲见、亲闻)历史资料根据专题讲座和智能化等方式,为知情者与解说人拓宽渠道,让文史类工作中这一双向使力的媒介充分发挥更高功效。

中国政协文史馆是国内各个市政协机构中建立的第一家文史馆,担负文献汇编征选、个人收藏、科学研究、运用等重任,2022年恰好踏过10个年分。该馆的馆长刘华林表明,在各个市政协的全力支持下,中国政协文史馆已汇聚、个人收藏文献汇编书籍8万余册、稿件1.86多万份。现阶段,中国政协文献汇编数据库系统已几乎进行副省级城市之上市政协文献汇编选辑智能化,已向省部级市政协对外开放。下一步智能化工作中将向县市市政协扩展。(完)

2022-06-25

202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