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问 | 我国建筑设计师刘相诚:如何实现中西方园林建筑的“相通”?

物品问 | 我国建筑设计师刘相诚:如何实现中西方园林建筑的“相通”? (物品问)我国建筑设计师刘相诚:如何实现中西方园林建筑的“相通”?

中国新闻社法国巴黎6月30日电 题:如何实现中西方园林建筑的“相通”?

——采访我国建筑设计师刘相诚

中国新闻社新闻记者 李洋

近期,我国建筑设计师刘相诚的著作“幻之园”当选法国的卢瓦尔河畔肖蒙国际花园节30周年纪念纪念展,做为唯一上榜的我国建筑设计师著作,备受业内关心和充分肯定。中国新闻社“物品问”从此独家专访刘相诚,讨论中西方园林建筑完成“相通”之法。

现将访谈实录引言如下所示:

中国新闻社新闻记者:“幻之园”的设计方案思路是什么?如何实现中西方园林建筑的“相通”?

刘相诚:“幻之园”由三个内切圆组成,外圆形用绳子组成连绵的峰峦意愿,源自我国南宋末年美术家牧溪的传统山水画《潇湘八景图》中“平远青山绿水”技法;中圆形种植竹子,幽篁疏影为游客给予行游吟尘世地;内圆形用返光碎石子表述水的意愿,增加光与影和动感的“密境”之感。

我试图用我国的意境和标记来诠释这届国际花园节的题材——“理想化花苑”。在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中,青山绿水意境意味着田园式的人生理想、“随意洒脱”的内心理想化和“天人合一”的社会理想。“梅兰菊竹”是有关理想化的关键意境,毛竹在中国代表谦谦君子,是理想人格的标记;而几何图形环形无论在中西方文化中全是很好的、理想化的图型,在我国更象征着一种天方地圆的宇宙论。因此,我将青山绿水、毛竹、天方地圆的意境应用到设计方案当中,期待“幻之园”可以在西方国家环境中传递出中国东方哲学思想对理想化意识的完美诠释,完成中西方园林景观文化艺术的“相通”。

对设计师来讲,一个满意的著作必须根据区域和设计方案自身让观看者的感受利润最大化,超过特殊文化符号,创造空间里的哲学思想数据漫游,引起跨文化交际的思索,在受限空间中激起观看者针对哲学思想和空间的遐思。我根据功能分区、角度、光与影,传递稳定状态下的多变性,目的在于引起观看者在数据漫游情况下对继承与创新、短暂性与永恒的思考。也便是为什么我们的著作称为“幻之园”,让更多的是西方国家观看者在现场感受以外有更长久的启发:根据形象化呈现人与自然的关联,感受在其中蕴涵的传统式中国生态哲学思想,也与此同时传送可持续发展观和“延展性基础理论”。

2022-07-01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