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有新手|王康:方寸之地印刻上千年

非遗文化有新手|王康:方寸之地印刻上千年 【开栏语】

习总书记注重,“要加强非非遗文化维护和承传,积极主动塑造传承人,让非非遗文化绽开出更为动人的色彩”。荔枝新闻发布“青春守艺人”系列产品双语教学微纪录片《非遗有新人》,梦回千年文化,跋山涉水万水千山,纪录传统式非遗文化的尚新小故事,倾听青春年少承传的时期之音。一期一会,影象吸引记忆力,修养精神实质文化、深植文化强国,向全世界展现绚丽五彩缤纷、历久弥新连绵的华夏文明。

北通总督府,南连南京夫子庙,淮海中路35号位于南京新街口,应属实实在在的繁华区。闹中取静,位于在这一门牌号码里的是一座古色古香庭院,在高楼的围绕中,突显着清静与庄重。

156年以前,清朝晚期专家学者杨仁山在这儿创立了“秦淮刻经处”,全国各地寺庙的汉传佛书基本上存于此,这儿现阶段也保留着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最好的雕版印刷著作。在这片小世界里,联合国组织人们非非遗文化之一——我国雕版印刷手艺(南京金陵刻经包装印刷手艺)继往开来已来第八代。

如初见如初:“90后”新手与上千年手艺的缘份

2010年,18岁的王康仍在南京吴莫愁职业技术学校(现为南京市非遗文化学校)入读古书评定与修补技术专业。在意味着院校参与江苏古籍修复成就展时,王康结交了南京金陵刻经处的二位承传人萌青和邓清之。一份投缘,两位老师现场对王康表明,假如有兴趣,能够到南京金陵刻经处系统化学习培训雕版印刷手艺。

第二年毕业季节,王康念书搭乘的公交车正好改线从刻经处大门口通过,“每日经过,为什么不进去看一看呢?”带上这种念头,王康开始啦拜师、实习工作。

现如今,王康早已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工作了10多年,参加了20好几部古书、近10万字的手工雕刻。想起刚入门,王康有一种“如初见如初”的衷于感,“一颗种子种下来,它在冥冥中出芽生长发育。这条道路是沿着走出来的,浑然一体。”

在王康以前还有一些青年人赶到刻经处,大多数在短暂性触碰后便离开。

对南京金陵刻经包装印刷手艺第七代传承人邓清之而言,王康是她了解的第一位真真正正要学雕版印刷手艺的“90后”年青人。“许多人感觉我们这门技艺落伍,但王康是真的喜爱并以此为荣,有时候他会拿着刻好的经版著作四处向人展现。”

针对展示作品时喜悦感的由来,王康将其形容为排长队进食,“经历过等候,拿到手的食品才能显得更为美味可口。全过程也许不易,但结论一定会趋向无限美好。”

埋首浩如云雾的上千年佛书中印刻,王康的初衷非常简单,“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后代见到”。那就是一份承传的愉悦。每每倾情手工雕刻的版片出炉,王康描述,“好似亲眼目睹印证宝宝的出现”。

2022-07-07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