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民族】至鲜武昌鱼:集“诗、史、食”于一身

【寻味中华民族】至鲜武昌鱼:集“诗、史、食”于一身 中国新闻社武汉市7月7日电 题:至鲜武昌鱼:集“诗、史、食”于一身

创作者 武一力

取新鲜武昌鱼一条,去鳞、打花刀、抹盐、汆水,辅以毛笋、平菇、香肠、姜蒜等调料十余种,大火清蒸的。蒸时“空气掀天”,公布鲜香四溢,再浇上一勺心灵鸡汤水淀粉勾芡结束,具有“众思宸第一菜”美名的清蒸武昌鱼装盘上菜。

图为6月15日,湖北鄂州,第四代武昌鱼传承人、鄂州长城V酒店主厨施建军制作清蒸武昌鱼。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图为6月15日,湖北鄂州,第四代武昌鱼传承人、鄂州市万里长城V酒店家厨施建军制做清蒸武昌鱼。 中国新闻社新闻记者 张畅 摄 无鱼不了席。在千湖之省、鱼米乡湖北省,武昌鱼恰好是本地人酒宴里的“最大礼数”。

《诗经》记述:“岂其食鱼,必河之鲂。”鲂,即团头鲂,别名武昌鱼,是中国七大鱼类之一,出产于湖北鄂州。它因三国东吴曹操定都武昌区(现鄂州市),以武昌鱼酒宴元勋而而出名于世,沿用至今,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时间。自古有王安石、苏东坡等文人雅士为它留有逾百话古诗词,近有“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令武昌鱼名扬四海。

图为6月15日,湖北鄂州,厨师备好的制作清蒸武昌鱼所用食材和辅料。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图为6月15日,湖北鄂州,主厨备齐的制做清蒸武昌鱼常用食物和辅材。 中国新闻社新闻记者 张畅 摄 从春秋时期逐渐,武昌鱼制做手艺萌芽期,现如今已变为湖北非非遗文化,变成楚菜里的“浅池”。“吃一道地地道道的楚菜,从武昌鱼逐渐,这是东西方游人赶到湖北省的必点菜。”第四代武昌鱼传承人、鄂州市万里长城V酒店家厨施建军前不久接纳记者采访时表示。

施建军详细介绍,纯正的武昌鱼头大,体测扁而高,呈棱形,有十三根半大刺。武昌鱼生长发育的鄂州梁子湖与长江水系互通,使之兼顾水流、湖泊的滋润,逆水行舟而上的习性促使壮实,肉质地美味。

图为6月15日,湖北鄂州,第四代武昌鱼传承人、鄂州长城V酒店主厨施建军制作清蒸武昌鱼。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图为6月15日,湖北鄂州,第四代武昌鱼传承人、鄂州市万里长城V酒店家厨施建军制做清蒸武昌鱼。 中国新闻社新闻记者 张畅 摄

2022-07-07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