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眼里的“鸡娃”风险性:爸爸妈妈需发觉这种数据信号

大法官眼里的“鸡娃”风险性:爸爸妈妈需发觉这种数据信号 大法官眼里的“鸡娃”风险性

我是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大法官。说到北京海淀区,不得不提“海淀教育”,高品质的教学资源全国各地领跑,在海淀区上学的孩子内置自豪感,“海淀区母亲”更变成一个专业术语。最近的一句玩笑话颇有深刻含义:“把篮球列入初中升高中,海淀区母亲能解救我国男人篮球。”但我在工作中角度观察,也看到了亲子教育中的“另一面”。

在未成年司法保护行业,海淀法院少年法庭的再创佳绩。2012年,我任命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工作中,那时候的海淀法院青少年审理早已开辟了各具特色的“在帮辅中司法部门”的青少年审理“海淀区方式”。做为少审“新手”,我和我们的常见认知能力一样,觉得违法犯罪的小孩一定是这些早就被贴上“问题孩子”的坏小孩。但10年的青少年审理工作中,让现在的我搞清楚问题并不是出在宝宝的身上。

因为海淀区特有的文化教育自然环境,大学生犯罪一直由少年法庭审判。还记得两年前的一起在校大学生故意伤害案,2个一起考上著名高校的初中同班同学朋友A和B,更碰巧考上同一个技术专业,又被分到了同一个寝室,两个人从没有过分歧。那样的关联,本应互相呼应,但却在大一下半学年的一个深更半夜,A在寝室趁B睡熟时,持械捅伤B。A被抓捕后,因精神疾病经评定为限定民事行为能力人。

在审判期内,大家分配了心理指导与评测,并找来啦A的爸爸妈妈。这也是一对士兵夫妇,看起来柔和而无失严肃认真。A看到爸爸妈妈时激动的目光,在沟通交流10分鐘后越来越黯淡,头几乎埋在胸脯里。大家中断了见面。心理专家跟我说,在短短10分鐘里,这对“高品质”父母在半年多沒有看到小孩的情形下,见面沟通交流几乎沒有情绪上的互动交流,绝大部分语句里弥漫着“务必”“一定”“记牢”这些含有强制的指令措辞。A的儿时弥漫着极大的工作压力,却缺乏针对发展非常重要的温暖。当他进到高校,更好的生活自然环境、新的同学关系、新的课业工作压力……一切都使他手足无措,工作压力变成了压力,那一个都还没成长的他确实背不动了,随后他逐渐产生幻觉、幻听症,最后发展趋势到殴打个人行为。

那样的例子在少年法庭不在少数。还记得有一个母亲跟我说“我还在公安局的情况下,都不敢相信那一个屋子里的小孩就是我的,我们的孩子那麼出色怎么可能违法犯罪?”她每日坐到书桌边陪考,英语题做完了,就把准备好的算术题装上去。她讲,“事到如今,我才搞清楚,那时我有多玩命,我真的对不起他,是我将他挤走的。”她的小孩为了更好地能放松一下,深更半夜出走,和好多个小伙伴们喝醉酒击伤了别人。

2022-03-20

202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