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问丨微评:扫墓新方式,“文明行为时尚”或是“背驰古代名言”?

物品问丨微评:扫墓新方式,“文明行为时尚”或是“背驰古代名言”? (物品问)微评:扫墓新方式,“文明行为时尚”或是“背驰古代名言”?

中国新闻社北京市4月5日电 题:扫墓新方式,“文明行为时尚”或是“背驰古代名言”?

创作者 韩禹

又值清明时节,回忆故友时。两年来,移风易俗活动的提倡、新冠疫情不断的安全隐患,使扫墓新方式不断不断涌现:中国各地每每这时提倡文明祭扫,云祭、代祭等应用更加普遍;殡葬也深层次实行,树葬、花葬等方法持续营销推广。如此发展趋势,是“文明行为时尚”或是“背驰古代名言”?或可重归清明时节的文化艺术根本原因与我国葬祭规章制度的时间主脉。

资料图:4月5日清明节,兰州市殡仪馆及所属五家公墓暂停现场祭扫,引导居民网络祭祀,同时提供“代祭扫”服务。兰州市殡仪馆供图材料图:4月5日清明时节,兰州宾仪馆及隶属五家墓地中止当场扫墓,正确引导住户网络祭祀,与此同时给予“代扫墓”服务项目。兰州宾仪馆供图 清明节与祭拜的关系,是历史时间演变转化成的。“清明节”一词,最开始做为当季标识发生在《淮南子·天文训》中,“立春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节”,与悼念、祭拜不相干。《旧唐书》记述,初期民俗祭拜无觉时,李隆基法律要求上墓時间为清明寒食。清明时节真真正正变成祭祀传统节日,已经是宋代。宋朝开展节俗融合改革创新,合拼時间接近的寒食与清明节,并结合古时候上巳节“祓禊”等民俗文化,才产生世人熟识的清明时节文化艺术蕴涵与社会习俗的基本上构架。

与清明时节文化艺术演化紧密相连的是葬祭规章制度的发展趋势。中华传统流行葬式为埋葬,但考古学直接证据说明旧石器阶段也是有火化,秦汉时期亦时兴于氐、羌人,后因违反儒家思想殡葬仪规,为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严禁。出自于节约集约用地绿色生态的考虑,在当代墓地规章制度下,遗体火化又获得普遍实行,今天已经是流行。祭礼的承传,变化亦多。顾炎武在《日知录》上说“秦兴西戎,太庙之礼不言,而特起寝殿于墓侧”,视太庙祭拜为擒雄,将墓祭盛行视作“蛮族入侵”后古礼的衰落。在经学家来看,祭拜要高度重视先祖的神魄,次之才算是尸体,墓祭是轻和重错乱。但墓祭无论遭受如何的抨击,在民俗层出不穷,由于普通百姓造墓于荒山山冈,降水冲洗、猛兽践踏、杂草散生,很有可能损坏祖先公墓,墓祭则能让她们及时处理并维护——这也是“祭扫”的根本原因。因此唐朝要求的“寒食墓祭”,不但标准了祭拜時间,也是趁机而变,认可了“墓祭”的合理合法。

2022-04-06

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