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沿着总书记足迹,读懂生态文明建设四个“重大转变”

一见·沿着总书记足迹,读懂生态文明建设四个“重大转变”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

时隔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概括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这四个“重大转变”。

一次次深入一线的考察调研,一场场着眼长远的重要会议,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四个“重大转变”的深刻内涵更加清晰。

一条江,折射出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的系统观念。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宜宾市考察。金沙江与岷江在此汇流,长江始称“长江”。

“作为长江上游城市,要强化上游担当,不能沿江‘开黑店’、排污水,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造福长江中下游和整个流域。”总书记在考察中这样强调。

“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2016年、2018年和2020年,在长江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武汉和下游的南京,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三场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座谈会。每次座谈会,都离不开“系统”二字。

“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过系统治理,长江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有所提升,重现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胜景。

一片林,探索出转变观念、压实责任的生动实践。

今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

在新华林场,负责人指着沙地里成堆的小颗粒介绍说:“这叫‘苦豆子’,老农民一看,就知道沙地正在土壤化,今后可以在这里种庄稼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人民群众在艰苦环境下,不畏难的探索精神。”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化“万里风沙”为“绿色长城”。经过几代人、近半个世纪的接续奋斗,“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当天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三北精神”,并深情讲起他见过的那些治沙人:宁夏“治沙英雄”王有德,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塞罕坝林场望海楼的护林员夫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扎根坚守在沙漠,有喝雪水、啃干馍的手胼足胝,也离不开节水林草、产业治沙等创新引领,一代代治沙人以强烈的主动精神和务实的自觉行动,创造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绿色奇迹。

2023-07-22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