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反映我国传统农业文明行为的尤其节令

春分:反映我国传统农业文明行为的尤其节令 “春分如泪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鲜。牡丹花破萼大樱桃熟,未许花飞减却春。”这也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晚春田园杂兴》中描绘的春分季节景色。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是第六个节令,也是春天最后一个节令。春分在阳历4月19日至4月21日交节。2022年的春分季节在4月20日。《管子·四时》云:“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春分”就源自“雨生百谷”之意。

喜雨将降,不辜负“雨生百谷”之名

俗谚说,“清明节断雪,春分断霜”,谷雨以后温度显著上升,这代表着春季即将落下帷幕,夏季已经到来的在路上了。中国天气预报·二十四节气研究所副院长、“中国气象老先生”宋英杰在《二十四节气志》中汇总春分的气候特点是“雨泽更充沛”。“春分季节的降雨量,既超过以前的清明节,也超过之后的小暑”,不辜负“雨生百谷”之名。“时雨将降”中的“时雨”,既指应一会儿至的降水,也指紧促而起伏不定的降水。谷雨节气的雨水多且急,雨常常会变成一天当中的小插曲,乃至基调。

宋英杰详细介绍,从古至今,在各种各样气象条件中,大家最重视的或是降水。甲骨文字中的测试和纪录事宜,约75%是预测分析降水和纪录降水的直播。所说占卦天旱,实际上也是根据降水。自汉朝逐渐,朝中便要求全国各地“奏报雨泽”,别的气象条件不必奏报。因而,在我们的无意识中,所说“气侯”,实际上是“雨候”。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人对雨的描述通常具有明显的感情趋向,如喜雨、德雨、及雨、延雨、淫雨、恶雨、孽雨等。春分的“雨”,刚好便是“喜雨”。正所谓“清明节宜晴,春分宜雨”。谷雨季节,降水增加,十分有益于谷物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

布谷催耕农事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述春分有三候,“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谷雨季节,浮萍草逐渐生长发育,布谷鸟逐渐提示大家栽种,戴胜鸟飞落在桑树上。

北京师范社会发展学校专家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文明实践核心基本建设科学研究”专家教授萧放告知新闻记者,春分是农事农活与物候融合比较密切的节令之一。

春分是春种的大忙时节。唐代诗人诗仙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到:“杨花落尽子规啼。”子规,别名杜鹃花,别名布谷鸟。此鸟飞鸣田头桑间,农夫便认为此鸟在督促大家耕地。有谚云:“清明节春分紧相接,早稻地域种稻田。”春分是种植的季节,大家在布谷鸟“催耕”的啼叫中,将谷种匀称地撒播到稻田中去,撒播的不仅仅是谷种,也是大丰收的期待,因而栽种也不缺“新意”。在浙江省衢州市一带,农夫要在稻种箩里插一支新柳,栽种后要把柳枝插进稻田污水口,直到拔秧时才拔去,旨在“留秧”。衢州常山地域的大家还将大丰收的盼望寄予在食材上,例如吃发糕,喻意稻种芽壮根发,吃豆芽,喻意稻种种植有根有芽。

2022-04-19

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