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医院的医生是什么水平,现在的小县城里医院的医生特别缺,却又招不到人,是什么原因呢?

当今年代,大家对小县城的通常理解是经济欠发达县医院的医生是什么水平、远离发达经济区或者大城市。

县医院的医生是什么水平,现在的小县城里医院的医生特别缺,却又招不到人,是什么原因呢?

半个月前,再次去过本市所辖、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山区小县城。

整个县户籍人口才17万多人,城镇人口有5万多人,另外有6万多人分散居住在方圆几千平方公里的大山里,还有6万多人离开家乡多年在外谋生或移居。

县医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有三百多名工作人员。整个一上午就没有听见救护车的警笛声,急诊科工作人员一直处于待命状态,也没有几个病人来看急诊。门诊挂号、缴费的人稀稀拉拉,门诊药房窗口取药的人不多,整个门诊大厅显得很空旷。

看了看口腔科门诊,当天主诊的是一位年轻的主治医师,外面有两位病人在等候。

门诊大厅墙柱上张贴着医院专家们的肖像和简介,副高及以上职称不多,有些中级职称医生都担任着临床科主任。

上一年度业务收入7千多万元,是本地县级综合医院里最少的一家了。和本地一些人口密集、位于交通要道乡镇的卫生院比较都有差距。

不是当地政府不重视,也不是医院不努力,人口基数太小,经济欠发达,医院业务发展肯定缓慢,都跟不上周边经济发达一些的县医院发展速度。想要的人才不愿意来,不符合条件想进去的人还不少。当然再不济,也比其下面的乡镇卫生院强得多。

工作空闲时,和医院一位闲下来的资深耳鼻喉科医生聊了几句,他坦言,经济不发达、人口数量太少是医院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条件好一些的病人会跑到相隔两个多小时车程的县级市就医,人家除了一家三甲医院,还有三家三乙医院,实力在那儿摆着呢。

现在选派城市大医院医生下去工作锻炼一年半载已经成为制度,下去的医生也没有那么多本专业的事情做,如果连续下去几年,时间长了,干的再欢实,返回原来医院,那肯定业务上要落伍。还好,大都是因为要晋职称才下去的,时间不长,一咬牙也就挺过去了。也有少数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技术服务任务去支援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属于组织选派的。

用通行的说法那就是思想和意志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充分体验到基层医生能够长期坚守的不容易。

相信很多和文中描述有相似之处的小县城医院,都会遇到类似的发展困境。

既然是这样,那待遇是不是高一些呢,其实每个月到手的钱远不如在经济发达的县医院上班收入。处于少数民族地区,虽然补贴多一点,但是那远不能替代医院自己创收。毕竟,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还得靠自己挣。

定向培养医学生确实部分解决了医院缺乏医生的难题,但是,走出了大山的年轻人看见了外面更精彩的世界,谁不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符合条件、愿意回来发展的人数有限。另外,要想保证医院自己送出去培养的人才都能回来长久坚持工作,也是考验管理者的一道难题。这种状况应该不是个别现象了。

想改变小县城医院缺医生的问题,这么多年,各地也探索过不少办法,就是有成功的经验,也很难复制,各地情况差别太大了。

我是康医生,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开小诊所的医生,绝大部分都是只是可以解决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水平。

民间高手,卧龙藏虎那只能是个例,一般情况下可遇不可求。遇到诊所里挂满锦旗,上书“妙手回春”、‘华佗在世’、‘起死回生’等等梦幻般金句,那你就要小心了;遇有‘祖传中医’、‘宫廷秘方’等等自我标榜,最好多问一个真假,可以肯定的说:李鬼居多。

小诊所开在社区,设备简陋,人员不多。我们不要寄予太高期望,如果很厉害,他不会安心于此。如果是隐士,又不会沽名钓誉。

我舅舅胃癌,刚开始让他来大医院检查,他嫌麻烦不来。就在县级医院查了个胃镜。说是有点炎症,没什么问题。让吃中药调理,结果调理来调理去,别说减轻了症状反而加重,最后终于来到大医院检查,发现胃癌已经转移了。

前几天舅妈又总是感觉肚子不舒服,打算先去县医院做个肠镜看看,一切都准备好了,连泻药都喝完了,结果一句轻飘飘的:

今天做不了了,明天再做!

问理由也没人理你,就这么想把人给打发了。小护士不仅说话特别难听,态度和特别差,我表弟和表妹气的要死,直接找到了院长那里,最后又按照原来的安排给做了,说是有人插队,医生忙不过来。

我见过一些县医院的医生,本身也没什么学历,自己也没什么多高的医术,不懂循证医学,甚至从来不知道看文献,连英语都不会。在乡镇医院工作个几年,有了证,花点钱就可以往县医院里面调动了,水平可想而知。

直到现在,我都经常遇到在县级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患者宫颈糜烂,让患者做手术治疗的例子,还有一开就开几千块的药,让病人去治hpv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并不能怪病人一有病就想去大医院,在下面这些医院,医生质量素质真的参差不齐。你运气好可能遇到过好医生,但是有的医生,实在难以恭维。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