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说普通话吗,古代人讲话口音跟现在的普通话一样吗

古代人说普通话吗,古代人讲话口音跟现在的普通话一样吗

谢谢小秘书邀请。我国历史悠久古代人说普通话吗,最早的通用语言称雅言,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最早的通用语言是洛阳雅言,古称河洛语,今称洛阳话。

汉语标准语的有雅言、通言等概念。始于北宋,元明形成官话体系,满清虽定满语为国语,但通行的实为汉语,实际是满汉双语制。历代汉族王朝都推广雅言,但普及率不高。

唐诗宋词作品大量涌现,各周边国家皆争相学习洛阳雅言,以洛阳话为通用语言历时几千年。

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

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确定国语标准。

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之前称为雅言。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2000年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所谓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规范语法的语言。事实上依照普通话中的标准,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用标准的现代汉语白话文的语法说出来的话也不等于是普通话。那么到底什么是普通话呢?

中国地域广阔,方言复杂。各个历史时期的官方用语不尽相同,与现代人不会完全一致。古代官话发音与今日普通话发音不一样,两者的四声不相同,前者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后者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比前者少了入声,多了平声。故古汉语中的“上、去、入” 并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上、去”的,而现今不少地方话中仍保留了入声。

所以古人讲话口音与现在的普通话不一样。古文中经常出现“之、乎、者、也、焉”等这类字,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符号的,有的只是表示语气和停顿,没有任何意义;但大多数黎民百姓是文盲或半文盲,日常交流都是用当地方言,乃至今天在普通话普及的形势下,各地大多数老百姓还是用方言交流。(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古代人不说普通话。

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热河省省会承德市滦平县(1955年中央裁撤热河省,承德划入河北省)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的。

但“普通话”这个词出现则较早。约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古代人去外地以后,有专门用来交流沟通的语言文字。明代初期定都南京,南京官话被推崇,以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金陵雅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经历明朝整个时代的过程,北京官话(异于北京胡同音)初步形成。清代贵族学习和推广北京官话,在雍正年间在南方方言区推广基于北京音的官话,设立“正音书馆”。公元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这是清代汉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