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管理设计公司,设计师出身,如何管理一个设计团队甚至产品团队

腾讯互动娱乐市场部创意设计总监,李若凡是刷爆朋友圈的众多H5案例推动者怎么管理设计公司。

怎么管理设计公司,设计师出身,如何管理一个设计团队甚至产品团队

怎么管理设计公司,设计师出身,如何管理一个设计团队甚至产品团队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我在设计方案时会尝试去思考:如何能够更好的提升大众传播素材的命中率?怎样才能找到有意思的切入点、快速抓住用户眼球?

怎么管理设计公司,设计师出身,如何管理一个设计团队甚至产品团队

怎么管理设计公司,设计师出身,如何管理一个设计团队甚至产品团队

怎么管理设计公司,设计师出身,如何管理一个设计团队甚至产品团队

复合思维及复合型设计师

怎么管理设计公司,设计师出身,如何管理一个设计团队甚至产品团队

怎么管理设计公司,设计师出身,如何管理一个设计团队甚至产品团队

在跟很多朋友聊天时他们会问,你们到底是怎样一支团队?都由哪些人构成?平时你们的工作方法是什么?

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在我看来非常关键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复合思维。

简单来讲,在现在这个时代,设计师这样一个岗位,如果你只去做单纯的末端执行已经远远不够了。

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来自美国知名设计咨询机构的复合思维模型。它的核心观念是说,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都是基于对商业、人、技术的有效整合,当这三者能够平衡相交的时候,那个最中间的部分就是创新。

我所带领的这支设计团队在这样一个模型里扮演的是上面的human values角色,我们还有一部分技术同学会为Technology模块负责。

简单的讲,我们的研发、运营、市场、业务模块的同事都会带着他们各自的商业课题来跟我们沟通,希望通过技术、创意和用户洞察,形成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商业目标。

所以,在这个模型的支持下,我们今天的设计师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者。

再说说对复合型设计师的培养。我们团队在早期的时候,跟传统的很多设计团队一样,大部分时间是设计师A对项目A,设计师B对项目B,有点类似于个人承包制的工作方式。

在以前的PC互联网时代,它的节奏相对较慢,我们并没有发现这种模式的问题。但当我们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问题就来了,我们会发现一个项目的复杂度、项目周期的紧密度、项目实现的难度,远远超过以前我们在PC时代处理的复杂度。

所以,我们尝试打破团队结构,用一种不一样的思维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样还是这些人,我们会尝试将不同特性和属性的设计师进行一些组合。

在一个基础的层面,有的设计师脑洞比较大,擅长想创意;有的设计师干活好,做的又快又狠;有的设计师可能具备一些特殊的才艺,比如说喜欢音乐,甚至对音乐创作有一些研究。

我开始尝试将我们设计师的能力进行划分,用标签的形式把大家所擅长的点进行罗列。

我惊讶的发现,其实我们团队有才华的小伙伴非常多。除了他们本质的设计师工作,他们有的人会有一些非常有趣的特长。

比如说我们团队中有健身达人、美食爱好者、潮流设计师、街舞达人、鼓手,甚至业余的段子手。

这些都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些个人业余爱好,但是当这些爱好能够被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时,你就会发现,这些人所能创造的价值是远大于设计师本身的。

前面跟大家分享了那么多的方法论或思维模式,其实我想说的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实广告的形态已经被非常非常模糊化了。

它可能是一个段子,一个短视频,也有可能是一个条漫,它会用非常有趣的形式来跟用户进行沟通。

用户也觉得挺喜闻乐见的,当他们看到一个非常跌宕起伏的段子后,如果发现那是一个有意思的广告,有的网友还会转发它,并附上一句“请收下我的膝盖”。

不做广告做内容

前段时间有个年轻的设计师跟我吐槽,说中国目前的创新环境其实还是不太完善的,我们没办法像发达国家那样去打造优质的、制作华丽的广告内容,他觉得非常遗憾。

但我给他的反馈是,其实在技术和平台高度成熟的今天,在中国这样一个互联网环境里,我们去做营销创意,是有非常好的机会,把形式做得更加丰富、更加有趣。

在这些我们打造的年轻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背后,其实才是我们面临的终极难题:普遍的价值观单一,和审美能力的缺失。

我之所以去不停地沿袭这些管理模型和方法论,然后提出复合思维,其实我一直想坚持的是,在我的团队内能够培养出真正能在专业上做得非常深入的人才。

在国内,很多时候有一种所谓官本位的思想,年轻的设计师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就是在做2~3年设计后,成为有一定经验的管理者,去管理更多的人。

那如果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谁去负责专业领域的深挖呢?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像我们的同行,比如说美国的暴雪,他们的美术团队里会有50岁,甚至60岁的动画师或美术工作人员。他们会花费一生的时间在一条垂直领域深挖,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尊敬的事情。

在价值观这件事上,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确实太单一了,我们应该尝试去树立一些更好的环境,将那些愿意去进行研究的人员进行一个保护,这样才能真正在某些领域去呈现足够好的作品。

另外一个模块就是审美能力缺失。

从我小时候开始,直到今天依然有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就是学校里最容易被自习课或者补课取代的就是美术和音乐课。

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没有办法得到系统的审美培养和艺术教育,他们不知道这个音乐好是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去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这都是一些非常遗憾的事情。但是很幸运的一点,我也看到了一些希望,就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年轻人想要去获取信息,并不需要完全从老师或长辈那里得到,他们可以上网,可以看到现在这个世界今天在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其实这个世界真的还蛮精彩的,每天都有非常多年轻的、有趣的、充满活力的事情发生。

所以,当我们的命题回归到“如何去打造好的、优质的内容”时,我想每一个从业者真正应该要关注的,是坚持培养自己的审美和趣味,保持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保持对生活的乐趣,保有幽默感。

对于一个创意人,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当你把年轻当做一种状态,当年轻成为你的常态,打动年轻的用户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