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该如何教育家里的小孩子,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简单有效的

如今家长和最头疼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了。不少人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了,时代变了吗我们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我们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该如何教育家里的小孩子,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简单有效的

确实,现在的小孩打不得骂不得,打骂也不怕,说两句就给你一哭二闹三上吊,甚至离家出走。整天只知道捧着手机玩游戏,刷抖音。太多这样同款的神兽了,身边的家长、老师都崩溃了,恨不得塞回肚子里去。

我们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该如何教育家里的小孩子,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简单有效的

我是一个小学老师,所任教的班级有60多个学生,一个庞大的班级。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整天跟这几十个神兽斗智斗勇,各种心酸史。

我们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该如何教育家里的小孩子,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简单有效的

本人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浅谈几点,仅供参考:

一、制定规则,赏罚分明

孩子不听话,很大部分就是家长的管教出了问题。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制定规则,赏罚分明。从小要给孩子制定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规定一个时间段给孩子上网课,做作业。如果没有完成,后果很严重,轻则老师点名批评,重则衣架伺候。如果哭闹抵赖,不要哄孩子,让他哭。执行规则的时候,要强硬,只要不出安全问题,绝不能心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多陪伴,少抱怨

教育孩子是很烦躁的,经常忍不住会发火。越是这样越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爱哭,不听话,受家长的影响最大,与你处理事情的方法有关。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变成这样的性格的。遇到事情,你不妨先安静下来,好好跟孩子交流,让孩子先平复心情,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打败。

家长少玩手机,多陪伴孩子,哪怕是笨鸟,也要相信孩子可以先飞。

三、培养兴趣,提高自信

孩子一做作业就哭闹,说明他的心里是很排斥学习的。为何会排斥学习,因为他在学习上感觉不到快乐。家长和老师越批评,孩子越不愿意学习,越不愿意学习,越受到批评。如此恶性循环,孩子厌学情绪越大。

可以先布置简单的,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完成好后,多鼓励和夸奖孩子,让他在学习上产生兴趣,感到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抵触学习,才能自己主动学习。

总之,如果孩子已经产生了这么严重的厌学情绪,就要多下功夫,多陪伴,多鼓励,也要树立榜样和规矩。想要一下子改变过来是很难的,家长和孩子都要坚持一段时间。

图片是我家孩子的作业,读二年级,今天完成的书面作业。以前很慢才能做完,现在上午就可以把学习任务完成,下午可以自由活动,我也轻松多了。

“百年树人”,教育这件事情太神圣也太复杂。

我们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该如何教育家里的小孩子,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简单有效的

这里要先谈一点笔者的一点感受。话题从新加坡的教育“大改”说起:新加坡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狭小岛国,却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强国;同时,该国的教育水平又号称“亚洲第一”,在全球也名列前茅,是名副其实的”教育移民“国家。可以说,在笔者以前的认识里,新加坡的教育机制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方向,因为在他们那里真正落实了我们一向推重却又难以实施的“因材施教”原则。

我们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该如何教育家里的小孩子,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简单有效的

比如,新加坡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实施分流制度。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四年级课程统一,小学四年级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小学六年级后,学生进行第二次分流考试:根据成绩学生分别进入特别班,快捷班或普通班。第三次分流是中学结束后,合格的中学毕业生将根据兴趣和成绩选择以后的教育资源。比如成绩优异者经由理工学院进入大学,成绩一般的少数考入私立学校,其余就被分流到普通学校或工艺学校,再进入工艺教育学院。

也就是说,学生在小学四年级之后即使学习相同的课程,难度已经有区别了。不会再出现学习基础、能力和兴趣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被硬生生捆绑在一块,接受相同的课程和难度的现象。

而我们恰好相反。学习基础、能力和兴趣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被放在同一个班级,学习同样的课程,接受相同的难度,这势必造成了部分优秀学生不够吃、吃不饱,另有一部分学生吃撑了、不消化,另一部分学生是彻底没有了食欲,死活不开口。目前的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逃课、不愿进教室,就是因为这些同学在小学阶段已经掉队,后来因为必须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得已进入了初中,而其实早被甩掉在十万八千里开外了。

就像有网友所说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好坏都上初中,考零分也可以。初中每个班一群混子,学不会上课就是说话打闹,调侃老师;下课打架吸烟欺负同学,管的严了甚至骂老师打老师。他们放弃自己的受教育权,却在严重影响着其他学生的受教育权。

这样看,一定是新加坡的教育机制合理,我们的较为落后吗?

——问题来了:从2024年起,新加坡奉行了几十年的中学分流制度将被废,除, 了!

原因之一是限制了学生实现逆袭的机会。

“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尽最大努力去发现他们的优长,进而因材施教”,这应该成为教师和家长共同的理念和信念。

教育,任重而道远。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