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可能遗留不可逆性脑损害,都说脑神经死亡后不会再生,可为啥有的脑梗患者会自愈

脑细胞坏死目前无力回天,正如人死不能复生一样患儿可能遗留不可逆性脑损害。但是发生脑梗后,缺血半暗带由于存在侧支循环,尚有大量半死不活的神经元,如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该区脑细胞可以复活并恢复功能。但是缺血半暗带脑细胞复活是有时间限制的,即存在治疗时间窗,一般不超过6小时。

患儿可能遗留不可逆性脑损害,都说脑神经死亡后不会再生,可为啥有的脑梗患者会自愈

患儿可能遗留不可逆性脑损害,都说脑神经死亡后不会再生,可为啥有的脑梗患者会自愈

一、大脑功能损伤并不只是脑细胞死亡脑梗死是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这和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房颤,房颤患者很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进入脑血管,就会发生脑梗。

脑梗发生后,身体功能缺失,并不是因为脑细胞死亡了,更重要的是神经元之间的神经回路消失了。

大脑中存在几十亿的神经元细胞,用突触彼此连接,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通过放电形成回路。我们对身体功能的控制,就存在于这些神经回路之中。当脑细胞死亡后,这些神经回路就会缺失,也就出现了功能神经障碍。

二、大脑功能的恢复需要重建神经回路当脑细胞死亡后,神经回路仍然可以重建。因为死亡的脑细胞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脑神经以及回路还是完好的。我们可以用其他脑细胞来代偿死亡的脑细胞,再重新建立神经回路。

但是,脑梗死能否恢复还要看梗死部位,如果脑梗死部位不好,或者面积太大,就会直接导致死亡或者严重偏瘫影响生命;但是如果只是小范围梗死可以完全无后遗症。如果有了部分肢体活动障碍,想恢复还要看自身康复的毅力!

而且脑回路的恢复并不能短时间内完成,所以,脑梗患者,最好去找专业的康复医生,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恢复方案,并要进行长期的康复锻炼,帮助自己重新建立神经回路。

如何促进脑梗死患者恢复?以脑梗肢体活动障碍为例,脑梗患者如果遗留了肢体活动障碍,可行恢复的训练,首先从大的肌肉力量开始训练,然后逐渐到小的精细的一些运动训练。

比如可以先进行平衡、坐立、起立、行走训练,再过度到拿筷子、写字等手指抓握联系,可以锻炼精细动作,提高手的灵巧性。

如果遗留了语言的功能障碍,可以教病人撅嘴,龇牙,鼓腮,叩齿,舌头在口腔里头运动,每个单元有十来个动作,有条件的还可以去康复中心去训练。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脑梗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部分患儿病变累及脑实质,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随着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种及诊断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本病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15%之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6月以下幼婴患本病预后更为严重。 并发症和后遗症(1)硬脑膜下积液 30%~60%的化脑并发硬脑膜下积液,若加上无症状者,其发生率可高达80%。本症主要发生在1岁以下婴儿。凡经化脑有效治疗48~72小时后脑脊液有好转,但体温不退或体温下降后再升高;或一般症状好转后又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前囟隆起或颅压增高等症状,甚至进行性加重者,首先应怀疑本症可能性。头颅透光检查和CT扫描可协助诊断,但最后确诊仍有赖硬膜下穿刺放出积液,同时也达到治疗目的。积液应送常规和细菌学检查。正常婴儿硬脑膜下积液量不超过2m1,蛋白定量小于0.4g/L。(2)脑室管膜炎 主要发生在治疗被延误的婴儿。患儿在有效抗生素治疗下发热不退、惊厥、意识障碍不改善、进行性加重的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脑脊液始终无法正常化,以及CT见脑室扩大时,需考虑本症,确诊依赖侧脑室穿刺,取脑室内脑脊液显示异常。治疗大多困难,病死率和致残率高。(3)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炎症刺激垂体后叶致抗利尿激素过量分泌,引起低钠血症和血浆低渗透压,可能加剧脑水肿,致惊厥和意识障碍加重,或直接因低钠血症引起惊厥发作。(4)脑积水 炎症渗出物粘连堵塞脑室内脑脊液流出通道,如导水管、第四脑室侧孔或正中孔等狭窄处,引起非交通性脑积水;也可因炎症破坏蛛网膜颗粒,或颅内静脉窦栓塞致脑脊液重吸收障碍,造成交通性脑积水。发生脑积水后,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嗜睡、呕吐、惊厥发作,头颅进行性增大,骨缝分离,前囟扩大饱满、头颅破壶音和头皮静脉扩张。至疾病晚期,持续的颅内高压使大脑皮层退行性萎缩,患儿出现进行性智力减退和其他神经功能倒退。(5)各种神经功能障碍 由于炎症波及耳蜗迷路,10%~30%的患儿并发神经性耳聋。其他如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痫、视力障碍和行为异常等。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