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美国、前苏联肯定会成为超级大国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山姆大叔控制海洋、北极熊吞并中国公元十五世纪前后开启的大航海时代,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人类科技水平迅速发展,蒸汽机淘汰了畜力,马克沁机关枪扼杀了骑兵的集团冲锋。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八国联军远涉重洋,打进北京,在通州八里桥屠杀残存的女真、蒙古精锐骑兵、加速了满清覆灭,开启中国北洋时代。

20世纪初叶,美国雄据北美大陆、北极熊虎视眈眈企图吞并中国东北,纳粹德国发动的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英国、法国被纳粹彻底削弱、前苏联苦苦抵抗法西斯入侵、无力东顾,山姆大叔靠珍珠港事件借机参加二次世界大战,迅速控制海洋、登陆欧洲反杀德国、法国、英国,成功军事殖民欧洲,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的超级霸业;前苏联在美国鼎力相助下,艰难战胜法西斯德国,以死亡30万人的代价攻入柏林,强暴德国妇女,成立了华约组织,对抗北约。

如果没有德国法西斯钳制北极熊,使其无力东顾,北极熊肯定出兵击溃倭奴,占领东三省,觊觎中原大地,华夏文明危在旦夕,北极熊将步蒙古后尘,再次攻入大江南北,统治华夏。

由此可见,随着科技进步,世界各个国家都无法闭关锁国,如果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自立,都有可能像古罗马一样,最终被外族入侵国破家亡彻底灭族。

阿道夫·希特勒从1933年就任总理到1945年饮弹地下室一共统治了德国十二年。德国历史学家哈夫讷在《解读希特勒》一书中将希特勒统治德国的这十二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六年是希特勒统治的黄金时代。用哈夫讷的话说:“这六年取得了一系列让其敌人与朋友都感到意外的,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会取得的成就”;然而后六年却是由“错误”、“失策”和“罪行”等贬义词所组成的。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另一位德国历史学家费斯特曾在被誉为史上最佳的《希特勒传》中做过一个非常大胆的猜想:如果希特勒在1938年底死于一次刺杀的话,那么恐怕大多数德国人都会把他称为最伟大的国家巨匠或是德国历史的完成者。1939年似乎成为了希特勒和德国命运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希特勒在人前的形象更多展现为一个建设者,然而在此之后他就成为了一个破坏世界的超级战犯。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一战后德国损失了10%的人口和将近1/7的土地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德国需要向战胜国赔款1320亿金马克,分30年付清并支付利息。德国位于莱茵河西岸的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公里以内不许德军设防。德国陆军和海军在人数和装备尚都收到了限制,至于空军则直接不被允许拥有。一战后的德国就长期处于这种凡尔赛体系的束缚之下。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一战后成立的魏玛共和国政府根本无力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万般无奈之下政府只得通过向德国国家银行出售债券来弥补开支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差额,这为日后的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1922年德国政府多次请求延期支付赔款,然而法国方面不仅对此予以拒绝,更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了鲁尔区。魏玛政府号召鲁尔居民以“消极抵抗”的方式抵制法国的占领政策。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当时魏玛政府动用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黄金储备用于支援鲁尔区的停工斗争,然而这也使德国经济遭受重创。马克的价值开始以一日千里的速度下滑,到了1923年4月以后政府基本放弃了对马克进行干预的任何想法。当时德国300多家造纸厂和20多家印刷厂每天24小时不停为国家银行提供所需的钞票。通胀最严重的时候早上的面包钱到了晚上连面包渣也买不起了。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到了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从美国纽约股市迅速向全球蔓延。德国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了损失最严重的国家:德国本来就需要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从1922年的鲁尔危机事件后德国就出现了严重的通胀,到1929年德国还没得及从本国的通胀中缓过劲来就又遇上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因此形成了雪上加霜的局面。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正是利用了经济危机期间的动乱攫取了政权。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希特勒上台后曾许诺说:“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德国的失业人口就从六百万锐减到两百万。193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约为737亿帝国马克,但1934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已高达1264亿帝国马克,之后德国经济几乎每年都以100%的速度高速增长。希特勒上台4年后德国的失业率从高于30%下降到几乎为0。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与此同时德国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1933-1938年德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随着纳粹上台后掀起的高速公路建设高潮也使各种汽车公司、修车厂以及加油站应运而生。如今作为德国汽车产业标志性品牌的众汽车公司就是在1938年建立的。这一年希特勒声称:德国要实现人均一辆汽车的梦想。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欧洲会成为超级强权吗,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苏联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到了1939年德国的人均工业产量增加了108%,人均消费品产量增加了39%,工人的实际周平均工资增加了24%。在此期间纳粹还利用1936年的柏林奥运作为自己的宣传工具: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总裁的希特勒用16吨铜铸造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建了一座容纳10万人的体育场和一个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以及比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

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曾评价柏林奥运会:“以前任何运动会都没有过那么出色的组织工作,也没有过那么不惜工本款待,戈林、里宾特洛甫和戈培尔为外国客人举行了豪华无比的宴会”。那响彻云霄的欢呼、如林屹立的手臂、气势宏伟的建筑、健美如神祗的运动员......无一不暗示着隐然志在天下的实力与霸气。希特勒通过柏林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德国的实力,从而一扫作为一战战败国的阴影。

当德国的国内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希特勒就开始致力于打造他的帝国。在一开始他的对外扩张并不是通过赤裸裸的战争实现的,而是一直在小心翼翼进行着试探性的扩张:1935年希特勒通过全民公决收复萨尔区;1936年德军开进了莱茵兰非军事区;1938年3月德国与奥地利合并;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之后德国又得到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这些基本都是在和平谈判框架之下“合法”得到的领土。

当然这里的“合法”是打引号的,因为这种所谓的“合法”扩张其实是在与英、法等大国达成一致后以牺牲小国利益实现的,但这种扩张又的确和1939年之后那种通过战争形式实现的扩张有所不同。用希特勒自己话说:“我将1919年那些被夺走的省份重新回归帝国,我把几百万从我们怀抱中夺走的、十分痛苦的德意志人重新召回了家乡。我在做到所有这些的时候尽量不流血,不给我的民族与其他民族带来战争的灾难”。

直到1939年对波兰的战争爆发之前德国的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经济上在摆脱危机之后迎来了大发展,军事上逐渐摆脱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限制性规定,领土上在没发动战争的前提下就实现了扩张,国际地位上也逐渐摆脱了战败国地位。如果希特勒在此之后不是发动一场世界性的战争,而是一心一意发展德国的经济,那么能否使德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呢?

所谓超级大国是指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挥支配性影响的大国。“超级大国”这个概念包括经济、军事、文化、政治、人口、国土面积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世界上只出现过大英帝国、苏联和美国这三个超级大国,而美国则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现存的超级大国。此外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则是潜在的超级大国。

相比之下如今的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不在潜在超级大国之列。当人类社会处于由农业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期决定一国国力的首要因素不是由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构成的体量,而是技术和体制的创新。谁能抓住时机变革创新,谁就能抓住历史的发展机遇,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历史上西欧的葡、西、荷、英、法、德等国都曾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率先崛起。

这是因为这些国家抓住了大航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历史机遇,从而得以利用技术和制度上的先发优势弥补国家体量上的劣势。然而当人类社会已整体过渡到较为平稳的工业化时代后决定各国国力的首要因素已不再是创新了。新技术、新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是一种必然趋势:英国尽管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然而英国所引领的工业革命潮流很快就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扩散开来。

在相对平稳的社会状态下技术和体制的创新是有瓶颈的,所以很难再像时代转型时期那样突飞猛进。随着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就使先发国家在技术上的优势被相应削弱了,然而体量资源方面的劣势却是难以弥补的。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使美、俄这种具有大洲级体量的国家得以脱颖而出。中等体量的西欧国家同美、俄这样的洲级大国在人口、资源和工业生产能力上都有巨大的差距。

1940年德国的总人口约7000万、全年钢产量为2150万吨、发电量为630亿千瓦时;此时尚未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的对应数字是1.32亿、6070万吨和1780亿千瓦时;而在技术上落后于德国的苏联则为1.7亿、1830万吨和480亿千瓦时。1942年德国工业产量大约达到了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这时的德国的工业产量已位居欧洲第一位,然而这一年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的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4成左右。

1942年的德国已用闪电战征服了西欧绝大部分地区,也就是说德国这时的工业产量是集合了大半个欧洲才实现的。尽管这时的德国得以调动整个西欧的资源,也只是使自己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稍微领先于刚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苏联,但后者的劳动力资源是德国根本无法企及的,至于和美国比起来劣势就明显了,哪怕此时尚未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的生产能力还没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到1944年德国用四年时间将自己的军火产量提高了200%,然而同一时期美国的军事工业规模膨胀了整整19倍,美国的军火年产量在1944年达到了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德、日两国的军火产量加起来还不到美国的零头,在技术上相对落后的苏联也将自己的军火产量提升到了德国的90%。即使在和平年代具备大洲级体量的国家显然在经济资源的调度上也具备比中等体量国家明显得多的优势。

在国际竞争中具备大洲级体量的国家将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兵力优势、战略空间优势。这也就不难解释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具有大洲级体量的国家具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在实力,而英、法、德、日这些中等体量的国家却不属于潜在超级大国之列。德国在体量规模上明显具有先天的劣势:德国的国土面积比起美、苏这种大洲级体量的国家实在相差太远。

英国尽管本土面积、人口有限,可广袤殖民地使英国一度成为超级大国。相比之下德国的殖民地本就不多,而在一战之后德国更是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甚至就连德国本土10%的人口和将近1/7的土地。希特勒执政时期的德国领土面积只有47万平方公里,所以他只能依靠这不到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苦心经营。体量不足注定了德国根本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

如果德国能认清自己的现实处境、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德国尚有可能成为国际社会一个有相对较大影响力的国家。尽管德国在规模体量上存在先天劣势,然而德国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在当时都是世界一流的。德国虽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但足以在大国博弈中成为各方争取的重要砝码。偏偏希特勒是个心比天高的野心家,只可惜现实注定了德国是命比纸薄。

事实上希特勒从上台之日起就在谋划着战争,所以他的一切政策其实都是优先为战争服务的。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化经济调节机关:1933-1936年秋帝国经济部是最高中央调节机关。这个机构下设各种专业管理局分管各工业部门、农业、对外贸易、物价等等各方面工作。如果希特勒不发动侵略战争,那么他根本就不会大量发展军工企业,如果没这些企业接纳失业人口也就不会有纳粹所谓的“经济奇迹”。

纳粹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大资本家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垄断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得以大大加强,因此对致力于发动战争的纳粹政府而言是能实现战略物资集中调配的最佳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竞争环境的缺乏使资源无法实现高效配置,也无法激励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希特勒执政前六年所谓的“成功” 其实得益于透支后期的财富和潜能。

这种完全为战争服务的发展模式一旦停下来就意味着链条的断裂,那么届时希特勒和庞大的德意志第三帝国都会瞬间垮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只有两个:要么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要么通过对外扩张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希特勒其实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后一种解决办法。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是经过民主选举上台的,所以纳粹的上台在形式上造成了一种“用宪政终结宪政”的结果。

在纳粹党夺权的过程中没爆发全国性的暴力革命,也没发生宫廷政变。尽管纳粹党夺权的过程在形式上看起来似乎是合法,然而实际上纳粹冲锋队可没少在暗中干过威胁对手的事。纳粹党上台的全过程实际上是披着“民主合法”外衣的一场暴力夺权行为,只不过是把全国性的内战转变为了纳粹冲锋队打击对手的暴力行为。这样的暴力行为实际上已为纳粹德国日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希特勒及其所领导的纳粹党从上台直到战争失败的全过程始终是伴随着暴力行为的。表面上纳粹党的上台似乎是走了民主选举的形式,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纳粹冲锋队却一再制造暴力恐怖活动。事实上哈夫讷尽管在《解读希特勒》一书中将希特勒执政的十二年分为前后两部分,然而同时他也指出这其实只是一种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现象,实际上发动战争乃是纳粹党的既定目标。

即使假设希特勒死在了1938年的秋天又会如何呢?这时德国人会发现这位所谓的“伟大元首”实际上已用暴力手段摧毁了整个国家制度。当元首在位时还能把持大局,然而当元首死去之后人们才赫然发现:德意志第三帝国既没接班人制度,也没宪法和政党活动。原有的国家政治生活已被完全破坏,而经济的发展完全依赖于透支未来的垄断模式。元首死后留下的权力真空使戈林、希姆莱这样的阴谋家跃跃欲试准备武装夺权。

即使希特勒死在了发动战争之前,可在纳粹极权体制下他的后继者很可能仍将发动战争。再退一步讲即使没有热战,那么德国与其他强国之间也完全可能爆发冷战:这包括为避免战争来临时准备不足而进行的军备竞赛,也会出现为了削弱对手进行的经济战。只要德国的崛起对一战后所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挑战,那么各大列强都势必会根据自身利益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在德国入侵波兰之前欧洲各国就已开始整军备战:除了德国和苏联拥有超过300万大军之外法国也已动员了117个师。谁能保证在如此紧张的状态下不会出现插枪走火。即使没出现插枪走火,那么列强之间也势必出现像日后美苏冷战那样的军备竞赛,届时各国的高额军费势必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体量不足的德国在这场竞争中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局面。

德国的对手中有全球工业实力第一的美国、全球领土面积第一的苏联、殖民地最多的英国。德国以一个中等国家的体量单挑当时的三个超级大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即使在不爆发战争的前提下德国的资源也迟早会在与三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中被拖垮。当时历史事实是德国选择了战争,然而最终只是使自己败得更惨而已。德国发动战争就是为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结果德国在二战中比一战败得更惨。

一战尽管使德国受到了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可一战对德国本土所造成的影响是相对有限的。二战后德国东部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划入波兰,德国剩下的领土则被美、苏、英、法四个战胜国分区占领,后来又分裂为西德和东德两个国家。尽管如今德国已实现了经济复兴和民族统一,但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政治军事领域至今仍是一个受到限制的国家。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