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上市银行按揭贷款踩红线,住房贷款在银行贷款的占比中有多大

我从人民银行官网上下载了2017-2019年一季度的贷款数据进行了比对11家上市银行按揭贷款踩红线。

11家上市银行按揭贷款踩红线,住房贷款在银行贷款的占比中有多大

2019年一季度,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42.11万亿元,住房贷款为49.71万亿。占比为34.98%。2018年一季度,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25万亿元,住房贷款为42.3万亿。占比为33.84%。2017年一季度,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10.83万亿元,住房贷款为35.23万亿。占比为31.79%。

11家上市银行按揭贷款踩红线,住房贷款在银行贷款的占比中有多大

从上述数据以及图表中可以看出,住房贷款余额目前占所有贷款余额的三分之一。住房贷款余额的占比是在逐年上升的,但是增速却有放缓的迹象。同时住房贷款余额的增速是没有赶上贷款余额的增速的。

以上是从宏观角度来看住房贷款余额的占比情况,下面我从银行信贷职员的角度来看住房贷款余额的一些情况吧!可以说在2015年以前,各大银行对住房贷款的支持力度都没有那么大,但是到了2016年前后,各大银行无论是从贷款金额还是从贷款利率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优惠。下图是2017年的贷款利率情况:

大的政策我就不讲了,我讲下给客户经理们带来的直观感受。

以前银行喜欢办理金额大的公司贷款,尤其是小的城商行。由于客户资源少,他们也只能办理公司贷款,再加上办理一笔公司贷款的绩效抵得上办理好几十笔个人贷款。

后来客户经理们开始减少对公司发放贷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因为经济环境下行,公司违约的情况时有发生。客户经理的绩效会因为公司的违约而被扣罚。大部分银行开始发力零售业务,从绩效导向上鼓励客户经理办理个人贷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个人住房贷款凭借着金额高,风险低且分散,抵押物易变现等特点开始成为客户经理的新宠。住房贷款余额在所有贷款余额中的占比快速上升。刚开始做个人住房贷款的客户经理工资都比较高,但是越往后,工资越低。因为住房贷款的利率比较低,银行的利润也比较低,能够为客户经理发的绩效也在逐渐降低。据行内财务部的同事讲,单纯从利润角度来说,发放一笔住房贷款,如果客户在5年内就还清,银行是赔钱的。

住房贷款上量快,客户经理只要加几个通宵,完成一个季度的贷款任务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是客户经理也要生活啊,还需要办理其他高利率的贷款来赚取高工资,所以才出现了,住房贷款余额在上升,但是上升速度减慢的特点。

可见,从微观层面反映出来的情况也正好印证了宏观层面的数据走势。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

作为在国内不良行业的收购处置一线混迹四年多的人,简单给你介绍一下这个行业。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指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中的后三类贷款,即可疑、次级、损失类贷款,统称为不良贷款。根据银监行业数据,最新的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约为1.8%,不良贷款余额约为1.93万亿。这个不良率已经是属于较高水平,因为根据国际商业银行的业务标准,巴塞尔协议约定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红线在2%。国内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从2014年开始基本上是年年攀升,这个1.8%的数字估计也是做出来的。业内公认的商业银行真实不良在5%以上。

忘掉之前公布的银行业不良1.93万亿来算个全国账,不考虑这一整年从上到下去杠杆的影响,沿用去杠杆前的数据,全中国各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总规模大约为230万亿,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今年内部披露的数据,大约3000亿“问题资产”(虽然正常付息,但所处的行业在国内已属过剩,企业基本失去了还本能力),其信贷规模约7万亿,“问题资产率”大约为4.2%,股份制银行的风险偏好和客户质量基本处于国有四大行和地方城商行农商行之间,虽然不太准确,但我们暂且把这个中位数看做全国银行业的“真实不良率”,那么这样算来,230万亿中,“真实不良”是远超过2%不良率红线的。

当然,上面的核算显然过于乐观了,我们是用90万亿商业银行信贷的“真实不良率”来模拟了整个金融体系的不良率,而事实上,信托、券商等各类资管组成的影子银行,其客户违约风险和资产风险的平均水平是数倍于银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业内所认为的真实不良率在5%-10%之间。更悲观的15%以上不良率的支持者则是考虑了国内嵌套成风的金融套路,底层资产就那么些,层层加码的后果无异于自垒多米诺。即使按照10%去看这个行业,整个金融体系内的不良贷款就高达20万亿以上,不论从哪个角度,都是一颗不好排的大地雷。毕竟,我们的商业银行一年的净利润也就只有1.7万亿。哪怕放弃贡献GDP,也得至少干上十年。

综上看,不良贷款行业的收购处置作为逆周期行业在未来几年算的上是蓝海行业了。同时也符合国家逆周期调整的政策方向。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