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颇受好评的比亚迪与奇瑞,为什么感觉现实销量一般?

在国产汽车品牌里,比亚迪和奇瑞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从销量上看,长城、长安、吉利这三巨头的销量,妥妥的碾压比亚迪和奇瑞。但是,在各媒体平台上,我们确实可以看到给比亚迪和奇瑞站台的人很多,反倒是长城吉利和长安,很多车主或者潜在车主,并不支持自己品牌。

分析一下原因,我觉得可能有这几个方面:

1、比亚迪和奇瑞,是比较典型的汽车行业里的“工科男”,多年来都不太擅长于品牌影响、外观设计、售后服务等“面子”上的功夫。当然,最近这几年有所改观,尤其是比亚迪车型的外观设计,开始有质的飞跃了。比亚迪和奇瑞4S店的服务水准,也开始有肉眼可见的提升了。

2、比亚迪和奇瑞在技术上的投入,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和赞许。比如: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技术的产业链完备性和产品的可靠性,有目共睹。在公共充电桩,你随便观察几个电动车的充电功率,比一比速度快慢,结果毫无疑问都是比亚迪胜出。

>比亚迪前几年推出的DM系统车型,在加速能力上(比如秦DM、唐DM车型),几乎见谁灭谁,积攒了很多粉丝。

>比亚迪新推出的DM-i系统,以及先后发布上市的两款搭载了DM-i系统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在油耗上冠绝群雄,刚上市就预订爆满,提车都得排到两三个月之后了。

>奇瑞更是深耕发动机技术十几年,现在奇瑞推出的1.6T发动机,在功率上,跟顶尖的合资同排量发动机完全可以同台竞技。所以为人所称道。

希望国产汽车品牌都能扎根技术、越做越好!

比亚迪不会尝试「换电」·这种假设不适合传统车企电动汽车采用换电模式是否可行?这个问题对于电动汽车的“入门级爱好者”而言可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毕竟有些新势力的造车品牌采用了这种模式,或者是一些物流园区的商用车型也用这种模式。那么作为新能源汽车巨头的比亚迪如果也用换电模式,销量会不会更高呢?

在网上颇受好评的比亚迪与奇瑞,为什么感觉现实销量一般?

销量暂且不谈,如果比亚迪真的推广换电模式的话,前提条件得有两个。其一可能性是比亚迪找到了制造成本超级低的动力电池材料,这种概率几乎不存在;其二就是比亚迪疯了,在没有全新动力电池的前提下如果搞换电,其股价怕是会出现巨大波动。

在网上颇受好评的比亚迪与奇瑞,为什么感觉现实销量一般?

在网上颇受好评的比亚迪与奇瑞,为什么感觉现实销量一般?

换电的前提是什么?

在网上颇受好评的比亚迪与奇瑞,为什么感觉现实销量一般?

一台车得有两组电池包的储备吧。比亚迪电动汽车已经在加速全数突破500km标准,2021年预计会有不少突破600km的车辆出现;这种电池包就得有75kwh左右的容量,单组的制造成本即使很低但也会在5-13万的价格区间段(类型区分NCM/LFP)。

在网上颇受好评的比亚迪与奇瑞,为什么感觉现实销量一般?

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看似一般,但实际已经连续8年是同类型车的产销量第一。这种车型的保有量暂时为480万辆多一些,而比亚迪单一品牌的市占率已经有一半。

在网上颇受好评的比亚迪与奇瑞,为什么感觉现实销量一般?

也就是说比亚迪如果要搞换电模式的话,单一品牌就要储备现有新能源汽车一半的动力电池组;按照每辆车储备两组,成本投入是多少个亿?

可以说保有量达到这个标准的企业,没有一个有能力去做换电。能做换电的只有可能是蔚来之类的新势力品牌,名气虽然很大,交付量才多少?

其实曾经有过一些企业更早的尝试过换电,比如以色列专供雷诺电动汽车的公司,以及台湾做电瓶车换电的品牌;这两家企业针对汽车换电最终是烧了数亿美元后破产收场,只有用低廉铅酸的电瓶车换电还在继续。

换电模式的顾虑是什么?

不论充电还是换电,对于车主而言是为了方便,同时也需要低廉的成本。而换电模式首先因动力电池造成了超高的成本投入,再综合硬件设备和地皮的投入,上规模的换电站需要上亿的投入。

那么换电的费用就会非常高,高到远超加油的成本。比亚迪是个搞实业的企业,扛不起这个成本就要把成本投入放在充电费用上,还有意义吗?

充电桩的使用成本是极低的,很多地方的公共充电桩与家用桩的使用成本完全相同——甚至更低,标准可以达到每公里五六分。相比燃油汽车可以低十倍甚至更多。

在绝对的价格优势面前半小时的充电时间真不算什么了,此时同时有成本高十几或几十倍的换电,您还吗?所以比亚迪不会去做换电,商用车除外。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