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新能源汽车,有人不太喜欢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什么?

题主你好购新能源汽车:

作为一名拥有新能源汽车四年的车主,对于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话语权。

虽然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5-6年的时间了,但很多人还是对这个新鲜事物有比较大的误解。其实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因为很多国内车企为了补贴着急上马了一大批技术相当不成熟的产品,可想而知不成熟的产品+新技术+配套设施差等多重因素导致了第一批车主非常的不满,在初期的口碑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试想如果国内车企和特斯拉一样,首款车型至少续航在400公里以上,而不是随便弄个150公里续航的车,冬季可能开个70-80公里就没电的新能源车。

除此初期的糟糕以外,还有以下几点阻碍着购买新能源车。

第一点:小区物业各种原因不同意安装充电桩,老小区电容不足;无固定车位;无地下车库等各种理由。虽然国家有相关要求物业提供便利,但具体实施上太难。

第二点:厂家夸大宣传,实际续航远不足宣传的,造成大量的负面口碑,持币待购的人们举棋不定。卖了6年的新能源车了,现在还在宣传永远开不到的最大续航。

第三点:新能源汽车二手残值太低且新车价格太高,这样巨大的折损率,也会阻碍很多人购买。基本上一年左右的新能源车折损30%+,两年折损50%+,基本5年左右的车只能报废了几乎没有人收了。

第四点:担心电池续航和衰减,尤其是北方地区,不同季节的续航变化非常大。再者因为电池自然衰减的特性,所以很怕开个几年的时间续航大大衰减,影响到日常使用。另外高昂的换电池成本,也是阻碍人们购买的关键。

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们满意!

放眼未来新能源汽车五类品牌应当如何选择?

购新能源汽车,有人不太喜欢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什么?

地产IT吹水互联网品牌研发型车企目前主攻电动与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车企有这么五类,哪一类品牌的车辆值得选择,哪一阵营的品牌集群最有发展潜力呢?

购新能源汽车,有人不太喜欢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什么?

也许大部分汽车爱好者都看好传统研发型车企,其实互联网品牌的车辆也是很有潜力的,只是现阶段还因缺少造车平台而难以体现出价值;不过从事其他领域的资本跨界到汽车领域的品牌,理论上都是没有什么未来前景的。因其重心并不在如何造好车与如何造“好车”,而是在如何提高市值而已。其次则是依靠补贴的品牌是否值得选择,现在又是什么情况呢?

购新能源汽车,有人不太喜欢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什么?

购新能源汽车,有人不太喜欢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什么?

购新能源汽车,有人不太喜欢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什么?

购新能源汽车,有人不太喜欢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什么?

优胜劣汰已经有结果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意义,大多汽车爱好者并没有看懂;按照车辆的续航里程进行补贴很有必要,因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研发需要巨大的投入,制造成本短期内也很难有所突破。结果则是造出的电动汽车如果要有理想的续航里程,那么车辆的价格则势必很高;这样的汽车是难以获得消费市场认可的,而且也超出了现阶段真正热销车的平均价格标准。

说白了就是这些电动汽车即便生产出来也难有销量,车企则会失去对这种技术的研发热情;但是电能替代常规能源又是刚需,所以就必须通过补贴手段让车企有利可图且车辆价格能足够低——两端都能通过补贴来激活,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才能稳步提升,这是汽车补贴的意义。

然而在车辆补贴较高的阶段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滥竽充数的品牌;原因在于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的研发积极性都很高,成熟的总成也是越来越多,造车大可以直接选择零部件而不去进行研发。这些车企对于技术发展是没有什么贡献的, 只是在浪费补贴资源而已;不过马太效应决定了强者会越强、弱的品牌会越来越弱,决定竞争力强弱的核心因素最终还是核心技术。

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够控制制造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受制于供应商的问题;比如某美系新势力品牌-“T斯拉”就是依靠补贴和营销,三电核心技术均依靠供应商,所以才会一度被水平很差的松下镍钴铝约束;唯一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又是问题频发,结果是“放卫星”也掩盖不了其产品的缺陷,这样品牌是注定要被淘汰了。最终剩下的会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车企,比如掌控三电涵盖车规级芯片的比亚迪弗迪系列,现在不仅满足自主品牌的需求,同时开始外供奥迪、丰田、斯柯达、长安等品牌。

互联网汽车品牌的未来预测传统车企中的研发型企业自然会很有潜力,不论是早早打下基础的比亚迪,还是后起之秀里的长城、长安、吉利等;然而这些品牌的车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至少曾经都缺乏创新,在产品规划和销售模式多方面都有些“更不上网络时代”的味道。

近几年电动汽车的流行设计风格,用户服务与互动模式等等,似乎都是那些不被看到的新势力品牌的成果——互联网思维很重要,因为这是个大部分年轻人都是网民的时代。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也不能墨守成规,否则汽车市场总会是波澜不惊的;这个问题其实很多行业巨头都已经看到,于是培养新势力互联网汽车品牌已经在调控中。

「代工+系统开发」将会成为未来汽车的重要模式,也就是传统汽车制造商为互联网品牌代工,包括“传统IT”企业也会采用模式;因为三电技术不论自主品牌还是外企都有成熟的供应商,而在这一技术领域又是中国制造领先,所以外资企业也在加大投入研发,良性的竞争始终都会存在。

那么对于没有此类技术储备的车企而言也就无需从零开始研发,只要良性竞争存在则零部件的供应价格就会合理;于是选择车辆代工反而能有效控制成本,同时车辆的品质也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同。在不用为车辆的制造操心并改变思维方式的前提下,这些思维更活跃的互联网企业自然能开发出更贴合用户需求的系统——各有所长又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造出来的汽车会比现阶段的准智能汽车更有吸引力。

结语:

现阶段建议选择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代工模式成熟后则互联网品牌更有竞争力造车的模式也要不断升级、也要与时俱进,即便是依靠补贴的阶段其实也是一种探索和进步,否则也不会有今天价格低廉的电动代步车;而达到技术成熟和成本可控的阶段后,补贴也就失去了价值,所以现在基本已经接近全面退补了,反而是后知后觉的欧美车企将将开支这种模式。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