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布图,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充电桩、换电站、“充电宝”…谁为主流

感谢邀请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布图,我是策划人青铜马,成长企业营销专家,我站在市场发展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但考虑到电车技术还在快速发展,未来技术迭代到什么程度很难预测,我仅以未来十到十五年为时间段做一下解读:

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布图,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充电桩、换电站、“充电宝”…谁为主流

1. 充电桩仍然是主流充电形式

充电桩充电稳定,电压高,适配性强,将成为当仁不让的主流,未来,它可以分布在从社区,主干道,加电站,加油加气站,高速公路,大型单位内部及公共停车场,因其同时具备技术及网点优势,所以必将是主流。

2.换电站和充电宝只能作为辅助方案

考虑到每个车型的电池容量及规格都不同,因此,换电站这种形式更多的将会是由厂家提供的增值服务,专业的换电站短期不会有前景,它很难做到配置齐全所有车型的电池,即便能配齐,巨大的投入和有限的租金收入难成正比,投资不划算就不会发展起来,而充电宝还是比较概念的产品,汽车电池的容量太过巨大,给它充电的充电宝得做多大啊,不便携还有危险性,这个恐怕行不通。

如果眼光放的更长远些来看这件事,我倒认为,未来的主流充电模式将会是充电桩和无线充电两者,无线充电技术一旦能够成熟,直接与公路,与建筑,与停车场结合,那将完美实现无缝充电,到那个时候,电动汽车将会完全普及。

以上,是我的观点,欢迎交流。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布图,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充电桩、换电站、“充电宝”…谁为主流

首先我们要确定两个问题,你这个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是多少的,还有是否带有快充端口。

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布图,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充电桩、换电站、“充电宝”…谁为主流

如果是早期的车型,续航能力只有一百多公里,确实跑不了太远,再加上那时候大家普遍选择价位低的,没有快充端口,所以只能找慢充桩解决了,手机可下载聚能充app,就知道附近哪里有充电桩可用了。

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布图,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充电桩、换电站、“充电宝”…谁为主流

如果续航能力超400公里,那么一般也带快充端口的,也不会存在不够用,除非你跑的太远。当然有快充就方便多了,一般车型,半小时能充到80%,也就上个厕所,抽根烟的时间。现在高速上都有快充桩,方便,建议大家选择使用国电网的,相对便宜。

总结:纯电动汽车在续航里程低于50公里会提醒,大家不要忽略,如果真跑到一点电都没有了,不要慌,打电话给你车子的4s店,一般车型都有备用电池,能跑个几公里,每个品牌的开启方式不一样,让售后教你如何处理。然后就赶紧去充电吧!如果我讲的内容大家觉得有用,请点个赞,关注一下我吧!

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车位都安有充电桩,这样的车位被占领,需要充电的车进不去,只能干着急,急了就发牢骚、骂大街,然后就开出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药方(都是高招)。

例如:安地锁,而且还是智能的,跟智能刷卡充电联动,这招怎么样?有智能了,高!但是,没人充电时如何?车位被地锁占据,车停到马路上,又抱怨交通不畅。是不是有点顾此失彼。

再比如:高收费,2倍或3倍地收。这招如何?估计行不通,以往用高收费思路解决问题的案例还少吗?成功的有几例?说说气话撒撒气还行,借机多收费也是好借口,对解决充电桩车位占用问题仍然行不通。

还有:罚款;不仅罚款还罚分;等等。出这个主意的人想过吗,谁来罚?停车场一般不是交通警察管理的事物,任何人都可以罚,你不觉得可怕吗?

出主意的很多,可行性自己考量,标准是合理合法,这样才能被人接受,总归是要解决问题。

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笔者的看法是我们对眼前司空见惯的社会其实陌生的(有的耸人听闻),我们对当今社会管理的认识跟不上社会实践的发展,所谓“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我们不仅对充电桩的问题束手无策,让我们束手无策的问题多的很,谁没有遇到过?这是为什么?

笔者认为,是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人类认知的滞后的矛盾造成的。我们刚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从熟人社会进入到了陌生人社会,而且这个进程也就是近三十年发生的事情,事物发展的太快,我们对当今社会的认知跟不上,何谈好的管理方法。联系到电动汽车充电的事,这是过去从未见过的事,一下子就能干的棒棒的,那才是真正的怪事。

明白了我们的处境,思路差不多就出来了,不见得正确,可行性也未验证,权当抛砖引玉吧。前提是在陌生人社会中如何处事,形成一些大家可以接受和信任的规则。例如,如果车场是有人管理的,进行登记或备案,即使是占据了充电车位,随时可以联系到车主,把停车的事动态地管理(现在的管理是静态思维),就缓解很多,甚至在信任程度较高的地方(如居住小区),把车钥匙交给管理人就更方便了(想想代驾)。再比如可以在车窗前留言,留下联系方式,增加信任和理解,当有人联系到你的时候,真诚地合作,从我们每一个个人的点滴行动为陌生人社会积累信任,久而久之好风气有了,好习惯就有了。

再有,现在的充电桩都是建在靠墙一侧,换换地如何?放中间,两边都能接线。把充电电缆适当加长,或者准备一些接力电缆,也可以建一个桩有多个接口,是不是可行呢?一些单位的专用充电设备能不能开放给全社会使用?估计涉及的问题就更多了。

一个小小的充电桩问题,实际在拷问我们的管理和认知,熟人社会时代行之有效的办法在陌生人社会是失效的(当然不是所有的规则都完全失效,这恰恰把问题遮住了,以至于有的人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基于这样的认识再去认知社会现象,才有不同的角度,也才能找到真正对路的办法。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