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崛起1680,文有史可法,武有李定国,南明为何只坚持了15年

南明崛起1680,文有史可法,武有李定国,南明为何只坚持了15年

南明崛起1680,文有史可法,武有李定国,南明为何只坚持了15年

南明是明朝(1368年-1644年)灭亡以后,由南方残余势力拥立明朝宗室藩王相继建立的四个政权之合称南明崛起1680。

南明崛起1680,文有史可法,武有李定国,南明为何只坚持了15年

身为尾巴王朝,同样占据南方半壁江山,南明既没有像西晋灭亡以后的东晋那般,联合门阀世家之力,“王与马共天下”延续了103年,更没有像北宋自靖康之耻灭亡,康王赵构南渡以后建立南宋,延续了宋朝152年国祚一般,而是仅仅持续了十几年而已。

南明崛起1680,文有史可法,武有李定国,南明为何只坚持了15年

南明以1644年为起始,其持续时间,说好听点,以南明最后一帝永历帝朱由榔1662年被绞杀于昆明来算,是18年,再扩大时间范围来说,以台湾的延平王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结束时间,则是持续了39年,当然客观上以实际来说,以1659年永历帝逃往缅甸,意味着南明退出了大陆竞争,其实就等于南明已经结束了,以这个来看,也就是持续了15年而已。

南明崛起1680,文有史可法,武有李定国,南明为何只坚持了15年

身为尾巴王朝,起点和东晋、南宋差不多,结果南明只是持续了15年,简直让人大跌眼镜,而且光看南明字面上的实力,可是不容小觑,鼎盛时期拥兵上百万,文有史可法,武有李定国,又占据半壁江山,皇帝还是明朝宗室藩王,可以说要实力有实力,要政权合法性有政权合法性,是大一统王朝明朝的延续,结果却是草草收场。

南明崛起1680,文有史可法,武有李定国,南明为何只坚持了15年

那么南明为何只持续了15年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以文有史可法,武有李定国来说,史可法是南明开篇的标志性人物,可谓是千古名臣,李定国则是南明末期的悲情名将,有实力,有大将之材,亦对南明朝廷忠心,一度力挽狂澜,可惜大势已去,无力回天,是一代有风骨的名将,这二人足以代表了南明的文臣和武将。

但就实际来说,史可法虽然私德上无可挑剔,但能力上则是一言难尽,身为留都南京的兵部尚书,可谓是实权人物,结果在拥立福王朱由崧问题上却是优柔寡断,本来崇祯帝一死,加上太子下落不明,意味着万历帝长子朱常洛一脉已经无人可以出来继承皇位,按照伦序福王朱由崧的父亲朱常洵是万历帝第三子,在几个亲藩中福藩居长,理应由福王朱由崧继承帝位。

但当年因为“争国本”事件,东林党支持万历帝长子朱常洛,反对万历帝立喜爱的皇三子朱常洵,双方梁子早已接下,因此在南京的东林党人打着“立贤”名头,非要舍近求远,不立万历帝后人,要迎立万历帝侄子潞王朱常淓,结果讽刺的是南京沦陷以后,贤王朱常淓在杭州监国,面对清军直接开城门投降,后被杀于北京。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史可法身为实权人物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优柔寡断之下,既不按照伦序迎立福王朱由崧,也不想迎立潞王朱常淓,而是想到一个折中方法,想要迎立同是万历帝孙子的桂王,而史可法这么一优柔寡断,是直接造成了两个恶劣后果,客观上来说是南明弘光政权存国时间很短的重要原因。

首先史可法没有当机立断按照伦序迎立福王朱由崧,直接导致了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朱由崧,在眼见受到东林党排斥,没机会继位的情况下,竟然求助于武将,放低姿态寻求江北四镇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四人支持,才使得自己先成为监国,后继承了帝位,是为弘光帝。

如此这般,造成了恶劣后果,使得这些无功可录,甚至像刘泽清这种崇祯帝点名让其勤王进京,是坠马受伤,拒不奉诏,从山东逃至淮安的败军之将,反而成为大功臣,使得弘光一朝武将是飞扬跋扈,反而是制约了朝廷,朝廷对其控制力甚至连名义上都快维持不住了,所以弘光一朝看似兵马不少,拥有上百万之多,实际上根本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中央朝廷根本制约不了武将,威信扫地,下面可谓是一盘散沙,都是一群利欲熏心无进取之意的武将,指望这样的局面,怎么可能抵挡住清军南下呢。

其次史可法不想拥立福王朱由崧不说,还曾对凤阳总督马士英说道福王有七不可立的原因,将其说的是一无是处,结果马士英一看福王得到了武将支持,马上见风使舵转而支持福王,至于史可法的七不可立自然被福王知晓,所以史可法在福王监国仅半个月以后就被排挤出南京,只得前往江北督师。

结果是史可法在江北经营近一年之久,是无法节制诸将,很是不善变通,像江北四镇的高杰率军北上战死以后,高杰妻子害怕儿子年幼难以服众,想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史可法却因为高杰曾出自李自成的起义军,拒绝了这一提议,错过了拉拢高杰部的大好时机,到了清军南下时,大多部将是降清,清军到了扬州以后,史可法虽然宁死不屈,但其实并没有对清军造成大规模的杀伤。

可以说史可法宁死不屈的风骨虽然值得肯定,但就事论事,他身居高位,却优柔寡断,结果在军国大事上是一塌糊涂,能力很差,造成的后果很恶劣,是弘光朝维系不到一年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李定国,身为南明末期名将,是“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大败了清朝定南王孔有德,逼其自焚,还斩杀了敬谨亲王尼堪,是自万历年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明朝对于清军作战中最辉煌的战绩。

不过可惜的是,李定国崛起于南明最后一朝永历朝,当时南明连半壁江山都没有了,而且内部矛盾重重,不只是对手清军强大,内部诸如秦王孙可望是咄咄逼人想要取永历帝而代之,在那种情况下,李定国虽有辉煌战绩,却不能乘胜追击,最后虽然大败了孙可望,但一次次内斗,使得永历政权无力抵抗清军,最终逃至缅甸苟延残喘,直至吴三桂大军南下,擒下永历帝,将其绞杀于昆明,得知永历帝死后,南明最后的名将李定国悲愤交加,不久病逝,临死时交代儿子及其部下宁死在荒郊野外,也不能投降。

客观来说,南明文有史可法,其实除了风骨值得肯定,并没有起到什么积极作用,而李定国的确有力挽狂澜的实力,不过可惜的是他在永历帝时期才崛起,当时南明已是风雨飘摇之中,他能取得辉煌战绩已属不易,本来可以扩大战果,可惜遇到野心勃勃不顾大局的孙可望,两者内斗虽然取胜,但南明实力大损,再也没有实力抵抗清军,只得在叹息中草草收场。

除去以上原因,南明内部也有诸多问题,可谓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畸形政权,身为延续政权,南明并没有新兴气息,而是继承了明末的各种弊端,诸如党争,而且斗争是相当激烈,对于军队的控制力也是很低,继统上更是谁都不服谁,鲁王监国政权是与隆武政分庭抗礼摩擦不断,绍武政权则是直接与永历政权兵戎相见,大敌当前依旧不忘内斗,这些都是南明失败的各种原因。

而且就对手来说,东晋、南宋、南明是越到后面对手越强,如果说东晋面对的只是空有武力的野蛮势力,那么南宋面对的金国则是一个武力强大,政权体系完善的政权,至于南明面对的对手更是历经三代才入关的清朝,率领清军入关的实际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更是雄才大略之主,是不断完善政权体系,调整政策,先后击败李自成之大顺和张献忠之大西,最后更是兵锋直指内部腐朽不堪的南明,身为四大势力最弱一方,却完成蛇吞象之举,面对这样的对手,别说是南明这种内部不堪政权,即使是其他新兴政权都不一定会赢,所以以这个来看,南明败得也不冤。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