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馈肾气丸补肾阴还是补肾阳,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有哪些功效呢服用后有哪些反应呢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都是大名鼎鼎的补肾中药,一直以来备受青睐,不仅在国内中医界有很高的声誉,在亚洲日、韩多国都影响颇深金馈肾气丸补肾阴还是补肾阳。

金馈肾气丸补肾阴还是补肾阳,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有哪些功效呢服用后有哪些反应呢

金匮肾气是六味地黄的大哥!为什么说金匮肾气丸是大哥呢?

金馈肾气丸补肾阴还是补肾阳,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有哪些功效呢服用后有哪些反应呢

东汉时期大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提出了金匮肾气丸的方子。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附子、桂枝八味药组成,所以金匮肾气丸也叫八味地黄丸。

金馈肾气丸补肾阴还是补肾阳,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有哪些功效呢服用后有哪些反应呢

金馈肾气丸补肾阴还是补肾阳,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有哪些功效呢服用后有哪些反应呢

金馈肾气丸补肾阴还是补肾阳,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有哪些功效呢服用后有哪些反应呢

到了北宋时期,太医丞钱乙将金匮肾气丸方子中的附子和桂枝两味药去掉,只留下六味补阴中药,形成了六味地黄丸。

二者阴阳不同补,补肾分清阴和阳虽然二者同出一门,药方也只差了两味中药,但是功效作用完全相反。

简单说,金匮肾气丸补肾阳,只适用于肾阳虚的人;六味地黄丸补肾阴,只适用于肾阴虚的人。

如果补错了方向,只会加重虚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温而不燥。六味中药滋阴,两味中药温阳,微微升火,阴中求阳。

适用于: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下肢浮肿、阳痿早泄、夜尿频多、小便不利等阳虚问题。

禁忌:阴虚患者禁用。服药期间忌房欲。感冒期间禁用。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滋而不腻。六味中药,三补三泻,补中有泄,滋阴润燥,药效平稳。

适用于:心烦失眠、潮热盗汗、眩晕腰酸、形瘦乏力、虚火上炎、小便短赤、性功能低下等阴虚问题。

禁忌:阳虚患者禁用。服药期间忌房欲。感冒期间禁用。

以上回答属于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评论,分享看法。收藏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

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论健道,每天听三甲营养主任医师道健康,致力成为您身边最贴心的健康养生专家。

一、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侧重不同

金馈肾气丸补肾阴还是补肾阳,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有哪些功效呢服用后有哪些反应呢

金馈肾气丸补肾阴还是补肾阳,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有哪些功效呢服用后有哪些反应呢

首先要说明一点,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都是补肾的,但是他们的重点不一样,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金贵肾气丸是补肾阳。

其实许多人搞不清楚这两个药就是因为肾阴、肾阳搞不清楚。

二、什么是肾阴虚

因为阴的不足,阴阳平衡失调,阳相对偏亢所导致的虚热内生的表现,手心、脚心发热,心烦,夜间潮热盗汗,人体消瘦,舌体也瘦小、津液少,少苔或无苔。脉细,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牙齿松动或脱落、男性还会出现遗精,早泄。女子出月经减少或闭经。

哪些情况可导致肾阴虚:

年轻人可能因为纵欲过多,夜夜笙歌、通宵熬夜,拼命加班加点工作而消耗过多,老年人可能因为年老体衰或者慢性疾病的长期消耗导致。

三、什么是肾阳虚

肾阳虚:特别怕冷,尤其是下肢比较明显,特别疲倦乏力,男性可以出现阳痿、早泄,女性可以出现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者大便稀溏甚至清早起来就腹泻,或者晚上尿多、尿清,尿频。腰膝酸软冷痛。

哪些情况可导致肾阳虚:

年老体衰、先天体弱,慢性疾病消耗,比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肺气肿、肺心病等等,拼命工作,过度劳累、日夜颠倒、熬夜、工作玩耍。先损肾阴,再损肾阳。

四、分析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

1 、金匮肾气丸也叫加味肾气丸,是由肾气丸加川牛膝、车前子而成。

肾气丸是经典著作《金匮要略》里面的名方,是补肾助阳治疗肾阳不足的名方。

肾气丸成分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肉桂、附子。

前面的六位味其实就是六位地黄丸。肉桂和附子是辛温之品,主要是温肾助阳的药物,所以整个处方是一个针对肾阳不足的一个中成药。

如果是年老体弱或者腰膝酸软、下肢经常怕冷,晚上夜尿频多,阳痿早泄,下肢慢性水肿。这种情况可以考虑用金匮肾气丸,但重点是舌淡胖、脉是沉弱无力的,可以考虑使用。如果是咽干舌燥、舌红少苔属于肾阴不足,这种情况是不宜使用的。

2 、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它是宋代儿科的名医钱乙所创,由肾气丸去掉肉桂、附片而组成的新的方剂。是针对肾阴虚的一个基本方,如果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手脚发热,咽痛咽干、牙齿松动、脚跟疼痛,可以考虑使用,但是同时要符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肾阴亏虚的表现才可以使用。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临床情况千变万化,如果病情复杂,还是需要有当地专业医生辨证处方针对性治疗。

以上是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的区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中医防病养生知识,请关注头条号:中医杜川。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