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红酒降血压吗,血压高的人,喝酒升血压还是降血压血压升高与喝酒有关系吗

您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喝红酒降血压吗。茶和酒是中国人的两大喜好,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也是历史渊博。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适量喝酒是没有益处的。

喝红酒降血压吗,血压高的人,喝酒升血压还是降血压血压升高与喝酒有关系吗

喝红酒降血压吗,血压高的人,喝酒升血压还是降血压血压升高与喝酒有关系吗

喝红酒降血压吗,血压高的人,喝酒升血压还是降血压血压升高与喝酒有关系吗

其中最权威的研究发表在了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该研究纳入了近60万研究样本,结果显示,只要喝酒就会增加卒中、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且每周摄入酒精量越多患病风险越大。除了上述这些心血管疾病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也与酒精摄入量呈正相关性。最终的结论是:最安全的酒精摄入量是0!

血压高的人,喝酒升血压还是降血压?

我们从血压和喝酒的关系,来看看喝酒给人体带来的具体影响。很多经常喝酒的高血压患者有这样的发现,即喝完酒后测量血压,血压竟然降低了,甚至达到了正常水平。难道喝酒有利于降低血压?错!

1. 在刚喝完酒后的几个小时内,血压的确会下降。这是因为酒精的中间产物——乙醇,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扩张,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降低。但是,这种现象并不会维持很久,几个小时候,血压会出现反弹性升高,可能会比之前的血压还要高。血压不稳定,容易诱发高血压急症。

2. 如果高血压患者一次性大量饮酒的话,酒精在体内代谢会消耗体内大量的水分,引起口渴。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醒酒后第一件事就是大量饮水。但是,大量饮水会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会升高血压。如果喝醉后很可能会呕吐,会导致心跳加快,血管压力骤然升高,血压也会随之升高。

3. 大多数的高血压都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如常用的缬沙坦(平欣)等等,这些药物多数需要在肝脏代谢,但是酒精也在肝脏代谢。如此一来,吃药期间饮酒可能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还会影响药物效果。

可见,喝酒短时间会降低血压,长远来看会升高血压。所以,血压升高和喝酒是有关系的。虽然原发性高血压没有明确的病因,但是长期饮酒是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所以,高血压患者尽量不要喝酒,如果做不到滴酒不沾,也要尽量少喝。每天饮用白酒不要超过1两。平时注意监测血压,如果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就医,不可随便停药、换药或增减药量。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喝酒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的确是会引起血压降低,因此很多老百姓还戏称饮酒是哥“降压酒”。之所以饮酒之后最初的时间血压是降低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酒精对于外周血管的扩张作用。但是在最初的扩张外周血管带来血压降低之后是血压报复性的升高,这往往发生在饮酒的8——12小时之后。同时如果长期饮酒,动脉血管会变硬,血压会升高,严重时发生高血压病。所以,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喝红酒降血压吗,血压高的人,喝酒升血压还是降血压血压升高与喝酒有关系吗

喝红酒降血压吗,血压高的人,喝酒升血压还是降血压血压升高与喝酒有关系吗

谈到饮酒,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能够做到滴酒不沾那当然是最好的,因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很多都是饮酒后发生脑出血的,所以我说不喝最好;但是在学术界也有一种说法是:饮酒量与死亡率呈“U”型曲线关系, 就是说每天适量饮酒(15 ~ 30 g酒精)能显著降低因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 当每日酒精摄入量达到40g以上时, 死亡危险也会相应提高。那么好吧,如果你做不到不饮酒,那我们就来看看应该如何饮酒吧?

1、什么酒比较好?白的、红的、啤的?

国外很多研究已经提示, 红酒(葡萄酒)对血管的有益作用最强。法国及葡萄牙红酒高产地区男人普遍大量饮用红酒(葡萄酒), 同时他们的脂肪摄入量比较高, 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却比较低。世界上很多其他地区的饮用红酒的人群研究也同样支持这个论点。所以说如果必须喝,那请选择红酒,当然好品质的红酒最好。劣质酒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推荐。

2、喝酒应该喝多少呢?

不同人种和地区对于饮酒量的标准是不同的。2005年美国膳食协会指南建议:女性平均每日饮酒不超过1个单位饮酒量, 男性不超过2个单位, 即每天酒精饮用量不超过24g , 大致相当于一罐250ml的啤酒 , 或100ml的红酒(葡萄酒), 或1两白酒(酒精度数43°左右的) 。当然我们国家的人群相对美国人应该更加少一点,因为我们的体型较之他们小一点,瘦一点。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各个地区、国家、人群的单位饮酒量的不同, 目前暂时尚无统一的适量饮酒标准。

总之,长期饮酒影响血压,短时有可能降低,数小时之后就是升高,长期饮酒肯定有害健康。

(【张之瀛大夫】系头条号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文章,首发于今日头条。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做商业用途。更多健康知识,请点击张之瀛大夫头像,然后点击红色标识“关注”。关注健康,关注头条号【张之瀛大夫】。健康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及建议,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