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中国台湾清明节:风俗习惯发生变化 诗礼传家未变

新冠疫情下的中国台湾清明节:风俗习惯发生变化 诗礼传家未变 中国新闻社北京市4月5日电 题:新冠疫情下的中国台湾清明节:风俗习惯发生变化 诗礼传家未变

创作者 刘大炜 朱贺

清明节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祭奠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国台湾,以前也是有“清明节不回厝无祖”的观点。新冠肺炎爆发至今,中国台湾群众过清明时节的方法虽有一定的更改,但不变的是对亲属的想念与尊敬。

中国台湾的清明时节定在阳历4月5日,但民俗祭扫祭坟不一定在这一天。台湾民俗专家学者谢宗荣接纳中国新闻社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明,中国台湾群众因祖先地区不一样,祭扫時间也有一定的差别,如广东客家人挑选在元宵佳节、清明时节中间祭扫,漳州人后代在农历三月初三,泉州人后裔则是在清明时节当日。

在中国台湾,祭扫有“培墓”和“压纸”二种方式。一般而言,新墓必须“培墓”三年,如家里有娶新娘子或怀男孩时也须“培墓”。“培墓”须提前准备生猪肉、鸡、鱼等贡品,若添子产子或购买田地产业则需带一对“子孙后代灯”宽慰先祖;而“压纸”只需松土锄草、清除墓葬,完毕时要碎石子将墓纸压在墓葬上。

谢宗荣说,不一样区域的后代在墓纸的款式上也有所区别:例如漳州人的后代常见淡黄色墓纸“压纸”,泉州市移民投资常用五色墓纸,而客家则常用鲜红色墓纸。

现阶段,中国台湾很多地域并没有严禁埋葬。但近些年,因为土地资源比较有限,中国台湾多地墓地总数几乎保持不会改变,因此绝大多数外国人转为别的下葬方法。一般而言,大部分群众会挑选将家人火化,并把骨灰坛放进“纳骨塔”,清明时节前去祭拜。

以往清明时节,厦门都是会发生规模性人口流动和回乡高峰。但最近几天中国台湾新冠新冠疫情慢慢提温,已持续五天当地诊断病案“过百”。全国各地陆续缩紧祭扫拜祭的现行政策。

据台湾媒体报导,中国台湾2022年清明节扫墓的人流自4月2日逐渐。为预防扫墓人流量加重新冠疫情蔓延,假日至今全台全国各地采取有效分离和防控措施,营销推广网上祭拜,许多墓地和祠堂撤销规模性的佛事或祭拜交流会。有的县区,例如台北,对进到“纳骨塔”的总数开展管控,高雄市则终止对外开放入塔拜祭。台北群众萧任宏告知新闻记者,为保护生态环境,拜祭当场不允许焚烧处理冥币,群众将冥币写上死者名字,送往代焚处统一焚烧处理。

除此之外,受环保理念的盛行危害,近几年来花葬、树葬也逐步在中国台湾社会发展逐渐时兴。死者经遗体火化后,玩家装进环保纸袋埋进花田中,不立墓牌、不计名字,约大半年后即“走进自然”。虽与传统式埋葬方法不一样,仍获得很多中国台湾群众回应。

2022-04-06

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