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国结·新春佳节】年俗日记⑬:正月初一拜大年

【互联网中国结·新春佳节】年俗日记⑬:正月初一拜大年 讲述人:郑源,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思想部专家教授

每一年的正月初一,普通百姓的风俗习惯是“鸡鸣而起,在于庭前烟花爆竹”。在开开财门以后,接着就是拜早年主题活动。拜早年是中国民间的民间风俗,是大家新年新气象、互相表述美好祝愿的一种方法。

正月初一拜年风俗习惯的历史时间

古时候“拜早年”一词原来的含意是为年长者拜贺新年。这拜早年一般是先从自身家中逐渐。在初一早上,小辈醒来后,要先向老人拜早年,祝福长辈健康平安,万事大吉。老人受拜之后,要将事前准备好的“春节红包”分到小辈。在给家里老人拜完年之后,大家出门相逢时也需要面带笑容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称心”、“春节快乐”等吉祥的话语,上下隔壁邻居或亲戚朋友亦互相登门拜访拜早年或相邀喝酒游戏娱乐。

传统式拜早年的步骤与注重

我国拜早年之风,汉朝已经有。南朝以后十分风靡,顶层士人有效名帖相互之间投贺的风俗习惯。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上说:“宋元佑年里,新春贺节,通常应用佣仆持名刺代往”。那时候士人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访拜早年,既消耗時间,也消耗活力,因而有一些没有太大的关系紧密的好朋友也不亲自前去,反而是派佣人拿一种用红梅花笺纸截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边标有受贺人名字、家庭住址和恭喜语句的信用卡前去委托拜早年。

汉朝时称之为“刺”,故信用卡又被称为“名刺”。明朝大家又以投谒替代拜早年。名门望族在大门口增设一个红纸袋子,专收名帖,叫“门簿”。明代优秀艺术家、作家文征明在《贺年》诗里叙述:“不求会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儿所说的“名刺”和“名谒”就是现如今贺年卡的发源。用以增进感情和互致问候。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拜年的习俗亦持续增加新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目前的大家除开承袭过去拜早年方法外,又盛行了电話、手机微信、短信拜年等。尤其是肺炎疫情时下,也是倡导微信视频聊天或是以各种各样互联网的方法互道祝愿。古时候有拜早年和贺岁之分:拜早年是向老人叩岁;贺岁是同辈亲朋好友互相道喜。现如今,有一些机关单位、团休、公司、院校,大伙儿聚在一起互相庆贺,称作“团拜”。

拜早年表述出了大家针对春节的美好祝愿。俗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取决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以往一年画上句号的并且也打开了新的协奏曲。祝福大伙儿在新的一年,万事大吉,事事顺心!

2022-02-02

202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