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

我有几位忘年交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年龄都在80以上,最年长的今年整整100岁,是我的老领导。虽然出门要推助行车,但身体健康思维敏捷。

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

他和97岁的老伴(原上海一妇婴院长,教授,博导)住在中福会养老院,颐养天年。

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

老伴每天弹一小时的钢琴,平时就用电脑整理他俩和家人的照片,写下回忆说明留给后代,实质就是自媒体的图文创作。

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

老领导天天出门喂猫,平时爱看书读报看电视。

每次去看望他俩,回望往事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一旦祝他俩保重身体,争取活到120岁以上,老领导就哀叹,活这么长有啥意思啊,受累吃苦讨人嫌。

老领导的这句话,就像庄子说的“寿则多辱”。“寿则多辱”出自《庄子·外篇》。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译成白话文如下:

尧在华地巡视。将士说“祝圣人长寿”,尧说“用不着”,“祝圣人富有”,尧说“用不着”,“祝圣人多男儿”,尧说“用不着”

人们不解:“长寿、富有和多子,这是大家都想得到的。你偏偏不要,这是为什么啊?”

尧说:“多个儿子就多了一层担忧,财富多了就多出了麻烦,寿命长就会多受困辱。这三个都无助于培养德行,所以啊,你们不要对我祝福了。”

为什么人们羡慕的长寿,在庄子看来是多辱,在老领导看来是“受累吃苦讨人嫌”呢?

我想主要因为如下几点:一、人是社会性动物,离不开社交需求,高龄百岁很难再被社会接受,朋友圈也不会呼朋唤友请他同乐,怕万一发生意外。

而长寿之人,都希望自己有人关心,不要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个人被人忘却,脱离社会,在他思想上无疑是在受累。

二、高龄百岁都有老年退行性体能下降,即使没病,也腿脚不灵行动不便,回想年轻时的生龙活虎,自然感到是在吃苦。

有句话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套用下:老年才知愁滋味。

人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再想心无挂碍的去远方欣赏山川大河,然而体能跟不上,只能幻想“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三、人活百岁,就算身心健康,就算有儿女孝敬,朋友关爱,但他自己也会觉得是“鸡立鹤群”,和社会格格不入讨人嫌。

更何况现在有不少子女自顾不暇,有的子女还把孝道抛到爪哇国,对父母不管不顾不孝顺,有的人势利眼,人情凉薄。

凡有自尊心的老人,回想当年的门庭若市,现如今门前冷落车马稀,难免哀叹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是个被社会讨人嫌的人。

人生其实可以用三个维度来衡量,一是长度,二是广度,三是深度。长度即人的寿命,人活百岁自然是福气,有多少人在生命旅途上突然夭折,就像那句话说的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到。

广度即人的见识,人生在世不单是追求活的多久,而要看他一生经历过多少风云变幻,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无异于行尸走肉。

深度即人的精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有自己的精气神,有自己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才能不枉人生一场。

人生与其追求生命的长度,不如追求广度和深度。

生命的长度天注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长命百岁,只有广度和深度才把握在自己手中。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

一个人有广度有深度,如果再有长度,人的生命才有意义,才不会觉得“寿则多辱”讨人嫌,才会把生活过得精彩纷呈。

寿则多辱,有的真是,我也亲历与感受到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谁不想长命富贵?健康有福,谁想长寿。可是岁月不饶人,时间不爱人。人老就更力不从心,不中用了,特别是到体弱多病,日常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儿孙亲友帮忙时,就真有很失面了而受辱的感觉了。

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

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

生活无忧,儿孙满堂,身体健康,样样能自主自理,家和儿孝,谁都想长寿不死。但一旦遭遇疾病缠身,儿孙不孝,还勾心斗角,争吵不休等等,长寿就深感是折磨受凌辱了。辱是污辱,羞辱,耻辱,有时三辱同临,那就更感寿则多辱了。多病痛苦,疼痛难忍,就已感觉不幸受污辱了;俗言,久病无孝子,有病不能自理,自己受辱受折磨已是很烦,还要累及亲友,要是亲友因服侍而闹事,岂不感到既被羞辱,又觉可耻?久病伤情成累赘,失了尊严没了面子,谁不感到受辱?老人功能退化,四肢无力,心智不灵,丢三落四,力不从心,还病痛缠身,能感觉得好?特别是生活无法自理,家庭经济困难,还要儿孙服侍,由此而延生的种种问题,就真使人不安而多辱了。

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

我的母亲中风瘫痪在床已有年余,天天我在服侍,我已深感其中味。我母亲先前很偏心的,我满肚火气,但念到母亲生养了我,我还是忍气吞声服侍母亲,不敢发牢骚,不公平,也不与姐弟妹争吵,说咸淡论短长对错,避免不使母多感受辱。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