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是哪里,三国“西凉骑兵”的出处是哪里?有什么依据?

三国没有所谓的西凉骑兵,这是《三国演义》给予塑造的名号,当时西凉一词还不见于史书,并不用来概括凉州以西一带的地理位置,至五胡十六国开始西凉一词才普遍被使用西凉是哪里。

西凉是哪里,三国“西凉骑兵”的出处是哪里?有什么依据?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凉州骑兵”其实就是东汉帝国的正规军,汉政府普遍使用羌族部落的士兵去征讨另一些反叛的羌族普遍,而羌族士兵普遍擅长骑射,但这跟大多数理解的重骑兵不同,三国时期已有较早的马镫,可以使用突击战术,但仍不是南北朝时所见的重甲骑兵,故凉州的骑兵跟中原骑兵不见得有太多不同之处。

西凉是哪里,三国“西凉骑兵”的出处是哪里?有什么依据?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北地降羌先零种因黄巾大乱,乃与湟中羌、义从胡北宫伯玉等反,寇陇右。”东汉末以来西北叛乱的源头就是来自这支队伍,却都是名副其实的东汉正规军。北地降羌大约都是张奂、皇甫规时期招抚的叛羌,湟中羌和义从胡则是一向是护羌校尉所统领的部队,故其战斗力卓绝,一度打到三辅地区。就连曾经平定黄巾之乱的皇甫嵩都一时难以解决,只能采取持久战跟他们对峙。

皇甫嵩这支军队征集了孙坚、陶谦的扬州兵入麾下,战前还想要招揽乌丸骑兵助战,而邹靖提议使用鲜卑骑兵。此后不久,汉政府还征用匈奴军去镇压张纯的叛乱。使用少数民族士兵是东汉政府一贯做法,其实就是作为兵源使用。

其后凉州叛军形成各大军阀,各自有自己的统帅,他们彼此争权互相攻击,由凉州的故官吏韩遂、马腾成为了当中最强势的军阀。韩遂和马腾也因争夺地位双方相攻多年,韩遂杀过马腾的妻子和儿子。

其后曹操出兵征讨马超、韩遂等关西联军,这些军阀大多行迹如同流寇,难以约制军队纪律,多年以来战斗力已经不如从前。而曹操的部队这些年南征北战,已经适应了各种形式的战斗,故曹操渡过黄河以后,马超、韩遂失去了地利,被曹操军正面所击溃,因此很难说所谓的“凉州骑兵”有什么过人之处。

其后曹操的猛将夏侯渊后率军驻凉州,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夏侯渊手下一支精锐骑兵行动迅速,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这才是三国骑兵的巅峰实力。

人们常说董卓手下有什么“西凉骑兵”,那其实也是董卓手下的东汉正规军,他入洛阳以前手中只有三千士兵,这些士兵由陇西汉姓子弟、湟中秦胡等组成,基数不大。而后董卓兼并的是何进、何苗、丁原驻于洛阳周边的禁军,皇甫嵩与盖勋位于长安的驻军,由此才能够跟袁绍、曹操、孙坚等诸侯大战。

常人理解中董卓的“西凉骑兵”正是东汉正规军精锐。

只不过董卓任用的嫡系将领多为凉州人,军队的实际构成就是东汉帝国的主力。这些军队在初期仍发挥强悍的战斗力,只是董卓、李傕、郭汜等人不修军纪,任由部队烧杀抢夺,行迹如同流寇,至末期已经不堪一击,曹操甚至都不需要专门派自己的主力去消灭李傕、郭汜。只是命董卓另一名旧部段煨节制关西军阀讨伐李傕,李傕很快就被张横、梁兴等军阀给击败。

关于地区的兵种确实有一些说法,比如蔡邕说有幽州突骑、冀州强弩,这两个兵种后来被袁绍所占,却没打赢曹操。曹操、刘备、孙策手下都有一支扬州丹阳兵,出生于凉州的将领麴义精通羌人的骑兵战法等等。

这些兵源确实有一些特点,但并没法影响军队的总体战斗力,主要还得看将领如何管理。按常理,曹魏的部队集中幽州、凉州、并州、冀州、青徐、兖豫、荆扬等各州士兵的特点,又曾得到益州汉中大量人口,天下的兵种全都占有,难道不比蜀汉、孙吴兵强吗?司马懿怎会被诸葛亮打到不肯出战?司马师面对诸葛恪二十万大军,又何必固守新城?

可见一旦军队都拥有严格的军事制度和有效训练后,已经不存在太大差异,没有什么地方的兵种战斗力绝对更强。

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市辖区)

西凉军,出自《三国演义》,是汉末三国时期对凉州军的称呼。西凉军有两支,一支是凉州军阀董卓的部队(凉州政府军),董卓死后由部将李傕率领。另一支是马腾、韩遂的部队(凉州起义军),后马超继任西凉军首领。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自古陇右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见《京师为张轨歌》,《诗纪》四十三作《凉州大马歌》)。秦始皇得之,便扫平六国,唐太宗得之,便虎视天下。后马超凭借西凉军的威猛,与曹操六战渭水,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狼狈逃窜。可见西凉军战斗力之强。

三国

三国时,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十月,文帝曹丕重置凉州,辖武威等七郡,州治武威郡姑臧县,武威郡辖9县。西晋时,马隆任武威郡太守时辖7县。东晋十六国时,河西进入了“五凉割据”时期,武威郡辖9县,其中姑臧县曾是“五凉”中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的都城。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