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跌2000亿元,海底捞老板4年前移民新加坡,如今套现跑路,海底捞、西贝相继抬价,是利欲熏心还是被逼无奈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三个月跌2000亿元,海底捞老板4年前移民新加坡,如今套现跑路。

海底捞跟西贝,这两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餐饮企业在恢复堂食后,悄悄涨价了。

这几天,很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反映海底捞门店菜品价格上涨。对此,海底捞也承认了:涨价属实,整体幅度在6%。海底捞回应多家媒体称,由于疫情和成本上涨,公司调整了部分菜品价格,整体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不仅海底捞,有网友近期就发现,非常知名的餐饮企业西贝莜面村也开始涨价了,甚至比海底捞涨幅更大。“本来以为海底捞涨价涨得有点多,转眼看了下西贝的外卖菜单,土豆条炖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海底捞和西贝比真的是毛毛雨。”

海底捞跟西贝莜面村涨价背后,反映出餐饮业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损失。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春节期间93%的餐饮企业选择关闭门店,损失惨重。相比去年春节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九成以上。

实际上,涨价的不止是西贝跟海底捞,就连小编楼下的兰州拉面馆也悄悄地更新了菜单,一碗拉面从春节前的10元变成了11元,直接涨价10%。

不仅如此,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了大量的由网友提供的线索,除了这些已经被“曝光”的企业,还有很多的饭店都在悄悄涨价。

有媒体就惊呼:餐饮业的报复性消费还没来,报复性涨价先到了。

有网友担心:海底捞与西贝的涨价,会不会带动很多的餐饮企业开始涨价?确实有这个可能。海底捞们给很多的从业者提供了一个“通过涨价来自救”的思路,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涨价的理由——连家底厚实的海底捞都这么干了,何况我们这些小店?

那么,涨价能不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恐怕比较难!

首先,对于涨价行为,大量的消费者并不埋单,在网络上各种吐槽与不满。“本来就贵,这下不用去了”,类似于这样的声音充斥在网络上。从消费者的反应来看,对涨价行为持排斥态度,短期内对企业的口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海底捞和西贝,这两家在疫情期间尽管损失惨重,但也都获得了数亿元的资金支持,现金流情况比其他的同行都要好。有网友就质疑:“一方面要政府补贴免租哭穷一方面还涨价,难道不是应该降价促销?”

其次,消费者知道了攒钱的重要性,餐饮的报复性消费并不会出现。SARS曾重创餐饮行业,直至当年9月,餐饮行业才回到前一年的水平,并没有所谓的报复性消费。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疫情袭来,对很多的行业都造成了影响,许多人的工资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甚至减少。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收集网友对这场疫情有哪些体会,其中反响最热烈的是:终于知道了存钱的重要性。正如一些评论讲的:“比起报复性消费,我更需要报复性存钱。”

再次,企业通过涨价来自救、提升营业额,前提是对客流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海底捞们的提价行为导致客流减少了,那么整体营业额是不是还会继续增长,到底能增长多少,增长的部分能否抵消因涨价对企业品牌带来的影响?在目前看来,这些都是未知。

这也给企业一个提醒:餐饮企业生存艰难,餐饮老板生存不易,这是肯定的,但是也要认识到其实大家都不容易,你的消费者也不容易,不能简单粗暴地把自己的损失,理所应当地通过涨价让消费者埋单。

疫情虽然已经逐渐得到了控制,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依旧没有回复。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在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来促进消费,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也许,在当下,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促进线下餐饮的消费,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而涨价,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希望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

热播的金凤凰讲坛,结合金融谈历史,借助历史评人性。正所谓:以史为鉴,迎金而解。请关注 唐潮钱进 垂听。

三个月跌2000亿元,海底捞老板4年前移民新加坡,如今套现跑路,海底捞、西贝相继抬价,是利欲熏心还是被逼无奈

回答了这个问题后,关于海底捞的分析,已经有过三篇原创文章了。前两篇分别为:

三个月跌2000亿元,海底捞老板4年前移民新加坡,如今套现跑路,海底捞、西贝相继抬价,是利欲熏心还是被逼无奈

1、海底捞一年少赚21亿,市值却暴涨1600亿!发生了什么?

三个月跌2000亿元,海底捞老板4年前移民新加坡,如今套现跑路,海底捞、西贝相继抬价,是利欲熏心还是被逼无奈

2、海底捞业绩降九成、摄像头引争议…股价上涨与口碑下滑,谁更说明问题?

三个月跌2000亿元,海底捞老板4年前移民新加坡,如今套现跑路,海底捞、西贝相继抬价,是利欲熏心还是被逼无奈

但两篇文章的阅读量均不大——剔除题目在网络上有相同文章的数据后,我认为,海底捞再难,也没有我们写文章的推广难。毕竟,海底捞一是加大了开分店力度,二是在股市的市值不跌反涨,说明还是有资本看好的,顺理成章也会有资金加持。

所以,难也是相对的。投资也难,为什么大家却视而不见呢?因为,事非经历不知难,不受打击老天真。大家都觉得金融赚钱太容易,而金融的难,也只有那些经历过金融亏损的老板方能体会。本文,照例说说那些在相同题目文章或问答中没有提到的视角。

一、“难”其实是指,海底捞同时面临内部财务压力和外部舆论压力。我就奇了怪了,有哪个公司不需要面临这些压力呢?只是,海底捞是餐饮界的头部企业,也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必然又是公众公司(这里纠正一个经常看见的常识性错误,新三板挂牌公司只是公众公司,并非上市公司),这些财务压力和舆论压力更公开了,仅此而已。

而该相同题目的文章,提到了一些看法,个人觉得这是标题党的矫情。现逐一纠(较)正(真)如下:

1、净利润暴跌九成。如果是风平浪静的时候,净利润暴跌不正常。但在疫情时期,利润暴跌不是很正常吗,逻辑上也讲得通,否则资本也不会这么热捧了,毕竟谁都不是“钱多人傻”。更何况,海底捞还是想做大做强的,否则也不会选择在疫情的困难时期,还新增超过500家的线下门店。

想要弯道超车,危机就是最大的机遇。新加坡籍的张勇,在生意场上还是精明的。至于移民,我觉得也没有媒体鼓吹的“新加坡首富”那么夸张,不管出于避税的目的,还是国际化的打算,都是别人的个人自由。只要企业总部还在中国,只要他没有偷税漏税,那就足矣。

没必要把界限分得这么清楚。毕竟,现在的招商引资,太难了。

2、在包间安装监控。先表个态,我是旗帜鲜明赞成海底捞“在自己正当的营业场所”安装监控的,这不涉及什么个人隐私(当然,如果海底捞在自己店里的洗手间也装上监控,这就属于侵犯个人隐私了)。什么?你说监控侵犯肖像权?那你可以请人打包回家自己吃,不要在别人的营业场所指手画脚。

某篇关于海底捞的文章

至于包间是不是隐私空间,有律师认为,包间“属于封闭空间,也是相对私密的空间,消费者在包间内的言行举止,属于私密活动,通常不愿意为他人所知晓,因此属于隐私的范围”。真不知道,这个律师的牌照在哪里买的(我也想买),难道,消费者去餐厅,是搞非法聚会吗?

甚至还有人拿出《北京市餐饮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规定》来说事,“在这一规定中,包间并未罗列其中”。这个逻辑,估计与“法无禁止皆可为”同出一辙。先不说北京市的规定能否管理全国的餐厅,单说反对,完全可以用脚投票,不去海底捞就餐,没必要呼吁别人也要和你保持一致才行。

想享受特定的优质服务,又提出诸多要求,到哪里有这么好的事。

3、被质疑过度服务。某南京网友反映,带母亲去海底捞吃饭时,服务员的过度服务让母亲感到不适。这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南京同城榜第3名。我觉得讶异的是,只听过“礼多人不怪”,从没想到“服务过了人会怪”。况且,服务是否过度,纯属主观印象,你觉得过度,可以主动沟通的。

最怕服务不足,沟通了也没用,因为,别人本来就是低标准、低要求的。

4、抱怨一直在涨价。涨价主要是生意太好给老板带来的负面反应,无非两种原因,一是食材涨价,二是薪酬涨价。如果是前者,哪怕再承诺“恢复到之前的价位”,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只是用相同的价格掩盖减量的事实;如果是后者,更无可能恢复原价,因为,打工者,谁不想更好的待遇。

想要原价或低价享受一样的服务,这其实是消费者过度贪心了。就和投诉打车软件垄断一样,都是正当的商业行为,没理由要求平台一直补贴消费者,就像钓到的鱼,还能一直喂鱼饵吗?况且,没有打车软件之前,的士司机不是总被诟病的吗?打车至少让消费者多了个选项,不是吗?

相对于公交车,顺风车属于奢侈品,所以,打车不是必选项。

号称创建于1994年的海底捞品牌,将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迎来更多更大更难的挑战。

二、关于对海底捞“其他看法”的看法。首先声明,对于吃海底捞,我一向是可有可无的选择,不像 醉生梦色 色哥他们那么喜欢。写这篇文章,也并非出自“抬杠”的目的,只是我们向来标榜自己是有良知的“投资人”,出于公平的论调,说上几句而已。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拒绝“争论”。

1、关于企业的创业。

每个企业,很难从创业走到成功。以海底捞为例。这个品牌据说是1994年创建的,其雏形应该是来源于脍炙人口的四川火锅。就这种有群众基础的企业,也走了20年才略有所成,可以看出创业的难。所以,我们对企业怀有包容之心,也希望大家多体谅经营企业尤其是民企的难处,而不要稍微感觉不爽就吐槽。很多国企的服务,还做不到民企的一半。

有一说一,海底捞需要整改的地方不少。比如,作为餐饮企业,最应该注意的就是食品安全。有消费者在食品中发现烟头和塑料片,可能需要调查,但市场监管局公布的筷子检出大肠菌群,这就很不应该。

但是,资金运作,包括贷款或套现,这属于正常行为。如果辛苦上市后,还不能套现犒赏(又不是套现走人),谁还有动力做企业?如果银行的低息资金都不能用、不会用,谈什么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银行审批贷款自有固定的风控流程,别以自己的低水平来衡量别人拿到贷款就是想欠债走人。

2、关于资本的行为。

自从马今伏老师祸从口出后,很多人为了显示自己的金融水平,动不动就说资本控制这个、资本控制那个的,要不就说是资本的什么什么。

“资本逐利”不假,但若非迫不得已,资本静静地数钱,不香吗?非要去控制实体经济,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有必要吗?不要自己喜欢吃馒头,就认为皇帝每天都以白面馒头为主食,还“吃一个馒头扔一个馒头”,这种低层面的思想和言论,该休矣。

3、关于其他的看法。

各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低级案例层出不穷,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不一一细说了。如果想了解更多资本的高级运作,请多来我们这里看看。因为 唐潮钱进 工作室,是金融从业者的网络聊天室。在这里,我们以人性为镜子,以金融为依据,以时事为参考,时时格物致知。

唐潮钱进,一个欢乐钱进的工作室。

本评论由头条号 唐潮钱进 的特邀作者 白小生 撰写,加入我们,PLZ JOIN US,一起阅世界、悦生活,带你涨事理、长知识!

唐潮钱进,一个有原则的异想天/地,一个有底线的醉生梦/镜;一群被本职工作耽误的策划人,一群历经千帆燃感性的创作人。这里有说不完的想法和故事,你有酒钱吗?

白小生,号称孙中山故乡的百晓生。企业金融顾问制度的研究者、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探索者、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践行者;一个看透真相依然热爱的自甘平凡人,一个一言不合就发长文的自视清高人。

本文仅代表 原创作者 的观点和立场。不论您是否认同,欢迎关注 唐潮钱进 号,一起悦读复杂多变却并非无解的人生。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