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桂是什么民族的,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满族在中国的哪个地方满族、女真族是什么关系

满族发迹于中国的东北。满族的组成比较复杂,由建州女真为骨干的女真人,也有大量的汉人,还有一些蒙古人。从现代基因分析,满族的基因组成中,汉族基因占比最大(这类资料网上很多)。也就是说,现代满族与汉族,在血统上十分接近。宋代末年,金为蒙古所灭,蒙古人对金国人进行非常残酷的屠杀。金国的女真人几乎全灭,在当时已经不成其为一个实体民族。明末的女真,在文字李成桂是什么民族的、语言、习俗等方面,对宋代末年的女真没有明显的继承性。在宗教方面,金国女真在立国后信奉道教和佛教,基本放弃萨满教。但建州女真一开始还是信奉萨满教。入关后,清朝以佛教为主,并且在国家行政体制、语言文字等全盘汉化。

综上所述,满族的前身可能是明代从通古斯南移的渔猎民族为骨干,后来逐步征服东北并吸纳大量汉人而组成。入关前后,通过汉、蒙八旗制度,进一步吸纳汉人和蒙古人,逐步形成了满族。满族在血统、文化上与汉族十分接近。

李成桂是什么民族的,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满族在中国的哪个地方满族、女真族是什么关系

李成桂是朝鲜李氏王朝的开国之君,故称李朝太祖。李成桂的父亲李子春虽然是一个高丽人,但是同时也有一个蒙古式的名字“吾鲁丝不花”。吾鲁丝不花原本是元朝治下的斡东千户所千户和掌印——换句话说:李成桂的父亲尽管从民族属性上而言是高丽人,但早就是内附归化的元朝官吏。但是到了元至正十六年这个行政单位早已名存实亡——高丽恭愍王趁机派兵攻取了元双城总管府,李成桂的父亲吾鲁丝不花便干脆带着李成桂投靠了高丽。如果非要说李成桂是中国人的后代估计也不能说完全不靠谱,可如果这能成立的话,那么今天的朝鲜、韩国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都有中国血统了,毕竟在朝鲜半岛的早期历史上深受中原文明的熏陶,这一时期由中原迁徙至朝鲜半岛者为数不少。如果不去深究那么久远的事,仅仅只从李成桂可以考证的祖先来看是没有中国血统的,但李成桂的父亲曾归附于中国元王朝(注意元朝和蒙古帝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中国化的王朝)。

公元1361年九月秃鲁江万户朴仪反叛,官军平叛不力溃败。此时李成桂官居通议大夫东北面上万户、金吾上将军,他以一千五百的兵力大破叛军初战告捷。这是李成桂出仕以来的首次战功。然而就在此时原本在中原地区向元朝举起反旗的红巾军起义将战火燃烧到了高丽。原本高丽与红巾军之间并无矛盾,但是作为元朝属国的高丽也得到了元朝要求协助剿灭红巾军的命令。为了缓和之前因为吞并双城总管府所导致的元朝与高丽的紧张关系,恭愍王派出了两万三千高丽士兵前往元帝国助战,并且参与了元军围攻高邮的行动。但是这一战元军却苦战无果,高丽的大将李权也在这一战中战死。高丽军队之后依旧在黄淮作战和四处劫掠,自然引起了红巾军的极大不满,加上元顺帝提出在高丽的济州岛建立行宫的举措,更是让红巾军将高丽人视为自己的另一个大敌。

1359年红巾军毛居敬带领四万红巾军渡过鸭绿江,红巾军第一征高丽便由此开始。不过红巾军在高丽的行为,并不比蒙古和高丽人在中原的行为好到哪去。红巾军沿途的大肆掠夺和屠杀,迫使许多高丽人纷纷西逃。红巾军一路猛攻,先后攻克了高丽西北部的义州,麟州,宣州,定州和西京也就是平壤。整个高丽为之震动。不过在红巾军继续前进时,却恰好遇到了高丽的严寒,对寒冷的气候猝不及防的红巾军损失惨重,只得被迫退回西京。之后第二年也就是1360年的农历二月高丽军队趁机反攻,这才击溃了红巾军的第一次入侵。当年的十一月红巾军又一次展开了第二次对高丽的东征。这一次红巾军的兵力几乎达到了十万以上。红巾军不仅击退了高丽军队迫使主将出逃,甚至攻破了高丽首都开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城,恭愍王不得不出逃安东。但是与前一次红巾军东征一样,红巾军在攻破了开京之后便开始四处烧杀劫掠。很快朝鲜半岛的严冬再一次降临,此时已经是万户的李成桂率领2000高丽军队,趁着红巾军烤火时不备,趁机杀入开京,再一次重创红巾军。残余的红巾军部队一路北逃,之后在辽阳被元军消灭。

李成桂的开京之战很快令他名声大噪。很快他就又一次迎战从北方而来的敌人。不过这一次入侵的已不是红巾军,而是元朝辽东太尉纳哈出。在入侵高丽的红巾军刚刚被剿灭,纳哈出便已经亲自领兵进入高丽,准备收复被高丽侵占的元朝土地。李成桂利用了纳哈出分兵的决定,先是消灭了他派出的先锋部队,之后又趁纳哈出移兵之际发动夜袭。就这样李成桂不断用运动战的方式成功削减了纳哈出的兵力并使得元军士气低落。对此大为恼火的纳哈出下令布阵,正面迎击高丽军队。可在纳哈出和李成桂二人携十几人出阵相谈时李成桂率先发难射杀了纳哈出身边的副将以及纳哈出的坐骑。整个元军因为主将纳哈出的意外都陷入了混乱,高丽军队趁机发难。虽然两军最终互有胜负,但却着实让纳哈出狼狈不堪,之后自知兵力不足的李成桂也引兵后撤。

公元1364年李成桂击败依附元朝的高丽反叛者崔儒,同年2月侵入和宁(今咸镜南道永兴、现今的金野郡)以北讨伐女真。公元1370年以骑兵五千步兵一万自东北面渡鸭绿江攻打东宁府。北元东宁府同知李吾鲁帖木儿逃往于罗山城。李成桂一度到达辽阳。仅以身免的纳哈出称李成桂“年少而用兵如神,真天才也,将任大事于尔国矣。”凭借战功显赫,李成桂得宠于高丽恭愍王,官至密直副使,进阶奉翊大夫,赐端诚亮节翊戴功臣之号。

这时随着元朝陷于战乱状态,之前元朝设在高丽济州岛的牧马场日渐荒废无人管理,管理牧场的蒙古官吏的后裔失去来自元朝国内的财政支持,生计日益艰难,逐渐沦为盗寇。与此同时隔海相望的日本正进入南北朝乱世,大量在日本内战中落败的武士、浪人纷纷落草为寇前来高丽打秋风。这些势力被高丽政府统称为倭寇。面对倭寇肆虐的局面,恭愍王将刚在辽东战役中取得大捷的李成桂调回国内与倭寇作战。李成桂先是在智异山全歼倭寇,之后在荒山大捷中更是以一种近乎传奇的方式射杀了倭寇的首领——被高丽人敬畏的称为“阿只拔都(少年勇士)”的武士。

公元1382年明朝命北元降将胡拔都深入到东女真地区,招抚当地的女真人等。翌年八月胡拔都又率部进抵端州,女真首领金同不花降附,高丽命令其大将李成桂率兵出击,双方战于吉州,女真败退。至此李成桂通过一系列重大战绩取得很高的威望,他与郑道传、赵浚、尹绍宗等新兴士大夫势力联手抵制高丽王室和权门世族的旧势力。

公元1388年正月李成桂联合崔莹打倒了专权的林坚味、廉兴邦一党,崔莹被任命为门下侍中(首相),李成桂则任守门下侍中(副相)。同年明朝在原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移文告知高丽。面对新兴的大明王朝和退守漠北的北元势力令高丽上层出现了“事元”和“事明”的路线方针分歧。元朝和高丽之前是爆发过战争的,在高丽政界和民间都有巨大的反元情绪,然而元朝征服高丽后将自己的公主嫁给了高丽国王并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控制,在高丽人民眼中高丽王室已彻底成为蒙元的傀儡,甚至由此引发了三别抄起义。最终高丽王室依靠元朝的支持才成功镇压了三别抄起义,至此高丽王室已完全依赖于元朝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在这样的局面下高丽国王王禑、门下侍中崔莹密议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无效。是年四月王禑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辽征讨明军。五月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上书要求班师,王禑不听。于是李成桂劝服曹敏修后果断在威化岛回军占领高丽首都开京,流放崔莹,此后与曹敏修一起掌握高丽政权。六月王禑被诸将逼宫退位,李成桂主张另立王氏宗亲,曹敏修、李穑则主张立王禑之子王昌,最终王昌即位,曹敏修和李成桂分任左右侍中,并以李成桂为东北面朔方、江陵道都统使,赐忠勤亮节宣威同德安社功臣之号;七月李成桂利用赵浚的弹劾排挤曹敏修,独揽政权;八月都总中外诸军事;十月兼判尚瑞司事。

公元1392年七月十七日丙申李成桂废黜高丽恭让王,正式登基称王。事实上早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实权后的李成桂就通过独尊儒术、削弱佛教以及私田改革等措施逐步为自己改朝换代进行意识形态转换的准备:首先李成桂下令调查全国土地,1390年将所有现存的公私田册档都予以焚毁。次年颁布了土地制度的新法令——科田法。规定科田只能取自京畿地区,按每人已有的官阶对官僚集团成员实行分配,其他郡县土地属于公田。这样高丽权门世族和佛教势力的经济基础遭到彻底破坏,从而敲响了他们的丧钟。另一方面私田改革也象征着高丽王朝本身的没落,公田的增长使政府收入相应增加,为朝鲜王朝开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李成桂在废黜高丽末代国王的第二天就派出特使来到南京朝见明太祖朱元璋并请求明朝的册封。他为自己开创的新王朝准备了朝鲜、和宁两个名字请朱元璋选择,朱元璋自然乐意由这个对自己恭顺的小弟取代亲元的高丽王朝,册封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最终朱元璋钦定了朝鲜二字作为李成桂所开创的新王朝的名字,公元1393年李成桂正式下诏启用“朝鲜”这一国号,至此延续474年的王氏高丽王朝被李氏朝鲜王朝取代。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