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走两月腰突居然好了可靠吗,倒着走真的可以治疗颈腰椎疾病吗

成年人颈椎病和腰椎病的发病率已达到60%左右,而办公室职员中颈腰椎疾病的发病率更高,可以达到90%以上倒走两月腰突居然好了可靠吗;此外,颈腰椎疾病的高发人群还包括电脑爱好者、有车一族等。我们常看到一些养生栏目里介绍:倒走是一种有益的健身方法。会有人对此产生怀疑,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倒走是不是真的能治疗颈腰椎疾病。

了解颈腰椎疾病

我们先来看看颈腰椎疾病是什么样的疾病。实际上,颈腰椎疾病是多种疾病的总称。

◆颈椎病也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岀症的总称。

◆腰椎病包含腰椎间盘突岀、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腰扭伤、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

倒走&腰椎病

倒走也常被称作“退步走”“反走”等,是以连续向后退步为主要动作,从而治疗腰痛的一种方法。倒走消耗的能量要比散步和慢跑大,对腰臀、腿部肌肉锻炼效果明显,可以使腰背部肌肉有规律地收缩和松弛,有利于腰部血液循环的改善,提高了腰部组织的新陈代谢。

此法来源于我国传统的健身术、太极拳等运动,具有锻炼腰背部肌肉,增强肌力,加强脊柱稳定性和灵活性的作用,是治疗腰肌劳损等腰椎疾病较好的一种方法。

倒走&颈椎病

倒走对腰椎病的效果较好,那么它是不是就是万能的呢?其实,倒走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并不太适宜,这是因为颈椎病患者多存在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有这些病变时,极易在倒走过程中,转头看路时诱发头晕,甚至昏厥而跌倒。还有一些颈椎病患者,倒走时向后仰头而使颈椎动脉受压,导致头晕而跌倒,最终造成骨折等严重后果。

倒走的正确方法

◆要诀:立正、挺胸、抬头、眼睛向前平视,双手叉腰,拇指向后,其余四指向前。

◆具体方法:从左脚开始,左大腿尽量向后抬,然后向后迈出,身体重心后移,以左前脚掌着地,随后全脚着地,这时,将重心移至左脚,再换右脚。左右脚交叉进行。倒走时膝盖不要弯曲,步子均匀而缓慢,配合有规律地口鼻同时呼吸。

◆频率:一般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身体虚弱者,可相应减少时间。

倒走应注意的小细节

1.倒走锻炼时要注意选择平坦、周围无障碍物的场地,如公园的草坪、空旷的健身广场,也可在室内进行锻炼。

2.倒走之前,应该做3~5分钟的准备活动,也就是常规的热身活动。

3.倒走时,人对空间的知觉能力明显下降,容易摔倒,因此步速不宜太快,力求走得稳,两眼要平视后下方,以便掌握方向。

4.倒走结束后,两腿分开站立,闭上眼睛,全身放松,两手握拳在背后,左右交替捶击腰背部3~5分钟。

结语:

患颈腰椎疾病以后,应该积极进行康复治疗,需要听从医生的指导,颈椎疾病最好不要进行倒走,腰椎疾病进行倒走会有一定益处,但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

我想我很有资格来回答你这个问题,我患腰椎间盘好几年了,去年年尾还加重成压迫坐骨神经,但现在好多了,不会压迫到坐骨神经,这说明了突出的核髓已慢慢地在回缩。问中医和自已查资料,由此得到些经验可与你分享。我们的力量,和稳定性,保护脊柱都离不开腰部,最容易受伤的也是我们腰部,它很脆弱,“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都是因为腰部的竖脊肌出了问题。

竖脊肌的形状是长条形的,位于我们脊柱的两侧,是为了保护我们脊柱而生,维护腰椎稳定,提供腰部力量都是竖脊肌的作用。

我查资料后和自已的一些想法看法(可能不是很准确),由于长期的不良坐姿和不恰当的用力姿势,导致了某些竖脊肌无力,无法很好的把脊椎包裹住,使得腰椎的生理曲度变直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而煅练腰肌(包括竖脊肌)再加上一些动作使的作用就是要让这部份肌肉重新焕发光彩,让腰椎的生理曲度慢慢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但这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很长,要有打持久战的决心和坚持的耐心,不能三天打鱼四天晒网,更不能半途而废。只要坚持下去,会一天一天的慢慢好起来。

至于所需的动作,可以上网查下。小燕飞、五点支撑法是我自已经常在锻炼用的。小燕飞刚开始可能做不了可以暂时不做,可以先做五点支撑,做几次后累了后可以再看看下方我自个摸索的一个方法,省力。

两床被子各自叠高起来,间隔大概四五十公分,具体看自已的身高,然后俯趴上去,一床被子垫在胸口处,一床垫在大腿至膝盖处,然后让腰塌下使肚子贴住床板形成弓形,保持十五至二十分钟。每天有空就做,至少要有一次。

再一个是中医的方法,敲经络。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要睡前,用双手握成空拳用力敲打两边大腿外侧,髋部至膝盖处,自上而下,打个二三十遍。如果有坐骨神经痛也可以握拳捶打臀部两边的凹陷处(痛点)或用拳头摁住用力转,也就是按摩,效果很好。

最重要的是不能久坐(坐的话也要把腰挺直),差不多就站起来走走,运动运动,拍打一下两大腿外侧、踮起脚尖轻轻地跳一跳。还有,有条件的话找个骨科的中医,中药调理,再加上坚持锻炼,一身轻松指日可待,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最后祝早日康复!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