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竹为什么要三支,在野外钓鱼你会用几根竿子为什么

钓鱼圈里流传着一句话:“高手一支竿,新手摆地摊”,这里所说的摆地摊就是指用很多支鱼竿观音竹为什么要三支。同时,也有很多钓鱼人认为,鱼多的时候一支竿都忙不过来,没有鱼的时候竿再多也无济于事。但是,野钓用几支鱼竿,这个问题还要视具体情况来分析。

观音竹为什么要三支,在野外钓鱼你会用几根竿子为什么

观音竹为什么要三支,在野外钓鱼你会用几根竿子为什么

观音竹为什么要三支,在野外钓鱼你会用几根竿子为什么

之所以钓鱼高手只用一支鱼竿,是因为他们懂得应该如果通过做窝来诱鱼,使用一支竿就只需要集中所有的窝料把一个窝子做好,如果使用多支竿就意味着窝料必须分散到几个窝点,这样一来窝料就不集中了,诱鱼的效果也会下降。

另外,使用多支鱼竿也容易出现首尾不能兼顾的情况,有时候这支竿刚中鱼,另外一支竿又黑漂,这样会让钓鱼人手忙脚乱。而且在钓鱼的时候眼睛还要经常看几支浮漂,精力太分散了也容易错过鱼口。

但是也有一些钓鱼人主张用多支鱼竿,因为这样可以在钓小鱼的同时守大鱼,做到大小兼顾。其实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手竿与海竿并用,到达钓点之后先打一两支海竿守大鱼,然后用一支较短的手竿钓小鱼,这种垂钓方式在野钓的时候既简单又实用。

和珅算什么,就连功名赫赫的年羹尧,备受雍正器重的十三爷胤祥,都没有获得过三眼花翎这个荣誉。在大清的276年历史中,赐带双眼花翎的大臣也只有寥寥20余人。

观音竹为什么要三支,在野外钓鱼你会用几根竿子为什么

施琅因收复台湾功不可没,当康熙帝为他加官时爵之时,他却给予拒绝,独独提出三眼花翎的要求。可见,三眼花翎在大清的地位之荣耀,高贵无比的黄马褂也无法与之相比。

观音竹为什么要三支,在野外钓鱼你会用几根竿子为什么

观音竹为什么要三支,在野外钓鱼你会用几根竿子为什么

根据《清史稿》记载:“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贝子戴之。二眼者,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之。一眼者,内大臣,一、二、三、四等的侍卫,前锋、护军个统领、参领,前锋侍卫,诸王府长史,散骑郎,二等护卫,均得戴之。领根并缀有蓝翎。贝勒府司仪长,亲王以下二、三等护卫及前锋、亲军、护军校,均戴染蓝翎。”也就是说,大清官员帽子上的顶戴花翎,是有严格佩戴制度的,特别是三眼花翎,尤其以大清初年为最。而且这个花翎是分“花翎”和“蓝翎”两种,花翎用孔雀的尾羽制成,俗称“孔雀翎”,寓意高贵;蓝翎用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制成,俗称“染蓝翎”, 又因鹖鸟天生性好斗,所以多为有功军官佩戴,寓意英勇善战。同时,花翎又分为“单眼、双眼、三眼”之分。

虽然三眼花翎荣耀高贵,但并无太多实际意义,如同后世的荣誉勋章、立功奖章(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等,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那么,在大清国276年的历史中,享此殊荣的7人又有谁呢?

据朱彭寿《旧典备征》记载:“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及固伦额驸准戴三眼花翎……按二百年来膺是赏者,惟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等七人。”在此7人中,和珅的弟弟和琳赫然在列,难道在乾隆心目中,和琳比和珅更加受宠?当然不是,原来和珅、和琳二人少年时,根据各自喜好确定了发展方向,即:前者重文,后者重武。而且二人学习都非常刻苦,备受诗人袁枚称赞:“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其言“擎天”的是和琳出将,“捧日”的是和珅入相。后来,和珅凭借学识成为了乾隆年间的一方权臣,而和琳则跟随阿桂将军屡立功绩。

1786年5月,乾隆派和琳与军机大臣阿桂处理浙江杭州织造盛住贪污案。因盛住是乾隆小舅子,而阿桂性格刚直,处理不当,被乾隆责罚,而和琳办事恰当,被乾隆升迁为湖广道御史。不久,又因弹劾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假公济私有功,次年被乾隆升迁为吏部给事中,之后历任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兼工部左侍郎等职。

1792年,和琳和大将军福康安默契配合,击退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西藏,因功授都统衔,升任工部尚书。

1795年,任四川总督时,镇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并生擒义军领袖吴半生,受赏双眼花翎、黄腰带,后加封太子太保衔。

1796年,乾隆下令和琳督办军务,他又生俘义军领袖石三保,因功赏三眼花翎。同年8月,和琳病死于平陇战役之中,因此乾隆晋赠一等公爵,并准许后代世袭、建专祠祭奠,谥忠壮。

虽然和琳荣获三眼花翎皆靠自己之能,但是期间和珅出谋划策的身影依旧存在。由此可知,三眼花翎的荣耀确实非常难以获得。

至于享有三眼花翎的惟傅恒、李鸿章、徐桐等6人,皆于国家稳固与发展作出大贡献。

清末时期,因鸦片战争爆发,造成国库空虚,虽然有钱就可以买到顶戴花翎(官称捐翎),当时花翎每枝实银10000两、蓝翎5000两,同时还可参照捐管之项进行折扣。

到了咸丰九年,花翎的价格更是跌到了实银7000两、蓝翎4000两。再到后来,花翎仅需实银200两。但是,至始至终三眼花翎都未列入“捐翎”之列,可见三眼花翎不但代表的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不灭的贡献精神。

图片来源网络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