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最缺什么样的人材,到处是招聘的,企业这么缺人吗怎么还有这么多找不到工作的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吧职场上最缺什么样的人材。我做企业人事工作十多年了,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我所处的位置是县城,先总览一句:现在确实招工难,留住工人更难。

我们这儿自90年代开始一直就有外出打工的传统,最早的打工者外出找工作很难,还记得我们县劳动局那时候专门有一个科室就是负责劳务输出的,为全县外出打工人员在青岛上海等大城市联系用工单位。那时候本地基本没什么企业,大量劳动力全靠劳务输出解决,由此我们县也成为劳务输出大县。

还记得我们村有个在劳动局劳务输出部门工作的,给老家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联系了不少就业单位,确实为家乡父老乡亲做了实事好事。

90年代初经济全面复苏,到处都在搞建设,县里的一些能人纷纷成立建筑劳务队(我们这儿把这些劳务队叫“作”,领头的叫“把头”),有个做的比较大的“把头”,每年乡里乡亲亲朋好友去他家送礼的络绎不绝,就是为了家里的子侄能去跟着他干活。

90年代我在市里一家集体改民营的企业干车间主任,那时候公司从来不缺劳动力,每年车间工人为了争抢车间里那几个招工名额,都抢着巴结我这个车间主任。那时候企业管理工作也好做,简单粗暴,不服从管理的批评罚款,严重的开除,那时候开除对员工具有很大的震慑力。

2004年我从市里这家单位辞了职,返回了我们老家的县城,记得刚回来那时候找工作是真的很难呀,后来凭借我9000认证内审员的身份进了一家民企做了企业管理工作,主管公司行政人事企业管理等工作。记得那时候年初招聘工人,企业真的是挑挑拣拣,招聘计划十几个人,报名的能有上百,我们需要通过一轮筛选确定面试人员,然后通过面试再确定入围试用人员,最终确定留用录取的人员。那时候招工真的是太简单了,企业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

变化起自于2006年,那年我们县里来了一位新的县委书记,这是一位有魄力干实事的官员,通过大力度的招商引资,鼓励本地产业发展等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本地用工量激增,当地企业工人工资从一个月几百块一千左右,迅速攀升,记得06年当地民企工资也就是一千左右,07年就到了两千多,09年工资到了3000左右,12年13年工资到了三千多,并且开始出现招工难现象。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为了招到人,企业对员工的工资福利等待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就是因为工资低了招不到人,福利待遇差了留不住人。我们县城私营企业普遍开始主动给员工缴纳社保,也就是从10年以后了,到了14年以后,基本所有企业都出现了常年招工,所有员工全员缴纳社保。这时候只靠增长工资已经不能满足工人的需求了,缴纳社保,免费工作餐,每年员工外出旅游等等大城市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待遇,开始在我们小县城流行起来。

18年以后,随着招工难的进一步加剧,灵活用工形势开始出现,最典型的就是“妈妈班”,上班时间自由,不耽误接送孩子,成为了一部分带宝妈妈们的选择。

据我了解,目前在我们这儿,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绝对不是部分网友所说的招不到工的都是烂企业差企业。

之所以出现企业招工难,根据我这几年招聘工作经验,大体有以下四条:

第一、地域原因,地处县城,对外地劳动力不具备吸引力,本地劳动力还在大量外流去了一线城市,造成一定程度的劳动力短缺;

第二、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低,劳动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太小,企业没有给工人大幅度涨薪的能力,导致待遇难以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

第三、90后和00后作为新生劳动力,更偏向于外出一线城市,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宁可啃老也不肯就业,或者心气过高,高不成低不就。这就造成新生劳动力就业不足。

第四、大学扩招后遗症,就是大量大专生和三本生毕业后,难以放下自己大学生的架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工工作,只想坐办公室,从事所谓的体面工作。这部分人员其实是最好的技工人选,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学习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奈何都很难愿意踏实从事技工工作。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赖以发展的环境载体--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和挑战。迎接未来,挑战未来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企业的面对的问题必须由它的执行主体--人才来解决。所以人才的需求方向和需求特征,取决于企业的未来发展特点和需求。

职场上最缺什么样的人材,到处是招聘的,企业这么缺人吗怎么还有这么多找不到工作的

职场上最缺什么样的人材,到处是招聘的,企业这么缺人吗怎么还有这么多找不到工作的

未来的企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这个问题覆盖范围非常广,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轻易说清楚的。应该说,不同体制的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发展背景和发展历史的企业、不同实力的企业面对的未来是大不相同的,他们对于未来的理解与选择也有巨大的差异。但又一点是不变的,就企业所面对的未来环境。

职场上最缺什么样的人材,到处是招聘的,企业这么缺人吗怎么还有这么多找不到工作的

未来企业将面对什么样的商业环境呢?1.高度开放的环境。所谓高度开放指的是随着未来信息化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协作范围更广,协作空间更大,闭门造车和独守一隅的理念是不能很好的生存了。

职场上最缺什么样的人材,到处是招聘的,企业这么缺人吗怎么还有这么多找不到工作的

2.高度复杂的商业环境。未来信息化、职能化以及网络技术高度发达,未来企业面对的市场需求也更加碎片化,一方面现在的商业模式不能满足未来企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未来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求企业的发展速度与之匹配。线性发展转变为指数发展成为必然。

职场上最缺什么样的人材,到处是招聘的,企业这么缺人吗怎么还有这么多找不到工作的

3.社会需求灵活但又多变。一方面市场需求是碎片化的,这碎片化不是固定的碎片化,而是不断变化的碎片化;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对于服务体验和产品体验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在这种未来商业环境的特征下,未来企业,不管什么行业,不管何种企业都会面对以下几个问题:1.为了追求效率和最大化激励员工,将颠覆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企业将在组织彻底颠覆性变革的基础上颠覆现在的管理模式。

A.一方面,未来的组织是项目化组织,以项目流程和项目生命期为基础,建立以张力和弹性发展为主的组织架构,部门之间以协作为主,层级关系不再存在,没有固定的职能划分,只有角色的清晰定义。

B.另一方面,一个员工将扮演多个角色。决定能否胜任角色的不再是某位领导,而是交易规则,你的能力和工作效率能够满足什么角色,以项目为基础的部门组织就给你提供什么角色;你的精力、能力及时间条件能满足多少角色,你就可以参与多少角色交易;当然,当所有项目组因为你的定价、能力和效率等问题无法与你达成交易的时候,你也就没有了“市场”。自动退出。

C.一直以企业运营绩效为知道的企业绩效管理将失去存在的条件,建立在项目基础上的角色交易资金作为交易媒介,考核与考察规则充分市场化,以交易契约的形式体现出来。一分钱一分货,如果你真的有本事,会有非常理想的收入,如果你无法满足内部“客户”的需要,一分钱也赚不到。

这样的组织运营模式,并不是我在这里瞎想,现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企业正在实践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合弄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我们单位也拿出过一个子公司试验过,确实很刺激,很有效果。

2.指数级成长。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未来企业不会再像现在的一些企业,呈线性增长,市场也不给你这种机会。所谓指数级增长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企业营业业绩指数级增长,一个小小的企业数年之间就可以与大鳄抗衡,不再需要数十年的积累。

二是未来的路不进则退。没有中间路可以选择。要么你快速发展,要么你关门大吉。

3.管理的核心是资源配置。企业不需要成堆的制度流程,也不需要刻板的规范文化;企业需要在弹性组织空间设立合理的运行规则和角色,无论资本、人力、技术及其他资源全部进行及时的灵活配置。随时配置,随时可以取消。

就像我在回答开始说的那样,未来人才的需求取决于企业的需求。

我们上面谈到了未来企业的发展特征,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满足未来企业的这些特性需求呢?1.建立在复合知识结构基础上的专业化。

我们现在说人才,经常提到一技之长,但未来的一技之长指的是复合型一技之长。就是说,无论你的知识结构和是能力范围都是复合型的,只是在均衡结构的基础上,你某一方面更为突出。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能够将自己结构化的知识形成体系、将自己复合型的能力进行整合,在不同角色扮演中能够准确高效的发力。

这种特性需求来自于企业,一方面未来的工作精准性更强,但为了完成精准工作,需要人才具备复合能力。

2.有很强的学习及成长能力。企业指数级增长靠的是在合理模式下的强力输出,这些输出无疑是依赖于内部人才的,能够保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正快速增长的企业,对于人才能力和知识的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未知的问题、未知的环境以及未知的陌生项目,能够快速学习、迅速掌握。说句笑话,如果不能这样,很可能会被机器人替代了。

3.拥有自己的标签,无论知识还是能力做到不可替代性。在今天的企业里,很多员工工资低、容易被淘汰,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可替代性。换句俗话说,你不干,肯定有人能够干得了。未来,这种趋势会更加的明显,如果没有自己的标签,在思维方式、工作理念、知识储备和工作方法等方面不能与时俱进,成就一个真正的自我,随时有被替代的可能。

以后缺什么样的人才?以上分析的人才就是未来甚至现在短缺的人才,没有危机感、固步自封

、自欺欺人等思想是人才成长的瓶颈。未来以来,短缺的人才什么时候都有,没有现在的准备,等机会,靠投机,何谈未来?

回答不足之处请包涵。

更多职场观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指尖视野”,谢谢!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