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拍到奥特曼在巡逻,历史上有哪些真正开战后才掏出来的高科技

斯大林的管风琴1941年7月14日,苏联红军上尉伊万·弗洛罗夫站在奥尔沙镇5公里外的山头上冷笑,德国人凌厉的进攻确实把我们打的有点蒙,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可以稳稳的占领苏联的国土卫星拍到奥特曼在巡逻。今天弗洛罗夫准备送给德军一份礼物,相信他们会终生难忘。

卫星拍到奥特曼在巡逻,历史上有哪些真正开战后才掏出来的高科技

奥尔沙镇位于聂伯河与阿里斯亚卡河汇流处,距离莫斯科约400公里,是南北铁路的重要交汇点。德国在突袭苏联的时候优先占领了这里,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物资转运基地。众所周知,德军的闪电战术需要充沛的物资才能使用,所以这里成了重点防守的区域,国防军第十七装甲师就在此处驻扎。

卫星拍到奥特曼在巡逻,历史上有哪些真正开战后才掏出来的高科技

德军明白这里重要,苏军自然也知道,即使在被“巴巴罗萨”打的节节败退,他们也一直尝试摧毁奥尔沙的车站。可惜在兵败如水的大前提下,苏军组织的数次突袭都被击溃,反而离奥尔沙越来越远。最后内务委员会终于决定使用杀手锏,他们把弗洛罗夫派了出来。

卫星拍到奥特曼在巡逻,历史上有哪些真正开战后才掏出来的高科技

弗洛罗夫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小镇内车站的情况后,对着身后的士兵下达命令——发射吧!不足5分钟的时间里,火箭弹如雨点般倾泻进车站,连续的爆炸形成一种诡异的回声,配合着火箭弹在空中的呼啸,优美如俄罗斯民谣。

车站里的第十七装甲师完全被砸蒙掉,指挥官卡尔·韦伯觉得四处都是爆炸声,如此凶残的火力恐怕得一个炮兵师才能拥有。可问题在于苏军的炮兵师怎么可能穿越烈焰和钢铁组成的战场来到这里?伤亡惨重的现状让他来不及多想,只能下令撤出奥尔金镇。

可惜这倒霉孩子本人还没来得及走出指挥部,三枚火箭弹就直接砸了进来,韦伯本人被炸成重伤,参谋什么的死了一堆。至于车站里的物资,基本全被炸上了天,连编组铁轨都被炸成了麻花。

其实弗洛罗夫根本没有一个炮兵师,他带出来的是7辆BM-13型多管火箭炮。这玩意由24根132毫米口径的炮管组成,装填一次需要4-8分钟,却能在10秒之内将火箭弹全部倾泻出去。非常符合毛熊爆炸再爆炸的武器思路,虽然精度一般,但这对毛熊不是问题,加大使用量覆盖就好。

因为其空中连绵不绝的呼啸声,苏联红军以歌曲《喀秋莎》命名,德国人也认为这玩意有音乐成分,称之为“斯大林的管风琴”,从此在二战中广为应用,甚至德国人也制造过类似的武器。

这事是真的,据俄罗斯报的报道,印度空军司令阿勒普•哈拉曾表示,经过评估后,印军认为歼-20可以被专门的反隐雷达探测到,甚至于还说“苏霍伊的雷达可以侦测到歼-20”,这里的苏霍伊指的是印度的苏-30MKI战机。由于俄媒一贯喜欢吹牛和夸大事实,因此这件事最终以讹传讹,变成了“印度的雷达可以轻易探测到歼-20”。

卫星拍到奥特曼在巡逻,历史上有哪些真正开战后才掏出来的高科技

卫星拍到奥特曼在巡逻,历史上有哪些真正开战后才掏出来的高科技

实际上,在空战进入超视距战争时代后,5代机最为重要的性能便是隐身性能。中美两国在设计隐身战机时,均以隐身性能为第一要务,其余的诸如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机动能力等,优先级都远不及隐身性。在这种情况下,技术无法自主、装备主要靠买的印度声用一款有些年头的老战机的落后雷达发现歼-20,要么是歼-20主动将自己暴露给了对方,要么是印度人为了政治目的习惯性地夸大其词。

卫星拍到奥特曼在巡逻,历史上有哪些真正开战后才掏出来的高科技

从现有的消息来看,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其实更大,而这就要涉及一个普罗大众并不熟悉的特殊装备“龙勃透镜”了。众所周知,隐身战机最重要的便是隐身性能,但是隐身性能是可以通过反复不断的雷达探测来做出一个大致的推测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5代机在执行无需发挥隐身性能的任务时,往往会带上能够将雷达波放大的龙勃透镜,变向地掩盖自身的隐身性能。

现在俄罗斯报RG.RU的官方网站上也可以查到这条消息。

龙勃透镜能够将雷达波以球心对称的方式折射并放大的特点使得其能够将许多原本在雷达界面上应当显示为小型飞行物的飞行器的影响二次放大。换句话说,龙勃透镜的原理,其实和强光掩盖弱光、高分贝的声音掩盖低分贝的声音没有什么区别。而印度声称能够发现歼-20的时间点,恰巧是中方进行军演的时间点,且地点极为靠近印度。因此,印度所认为很容易发现的歼-20,很有可能是携带了龙勃透镜,掩盖了自身真实隐身性能的歼-20。

另外,印度空军司令关于苏-30发现歼-20的说法也是很有趣的:苏-30可以在几公里之内轻松发现歼-20。这其实和一个与俄军有关的笑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俄军之所以能够发现美国的5代机,是因为雷达上出现了一只以超音速飞行的“小鸟”。在“几公里”这个前提下,别说是雷达,即使是以肉眼观测也能够捕捉到歼-20的身影。印度的说法除了吸引眼球,再无其他的看点。

不得不说,由于继承了西方文明中的“利己主义”,印度与中国的关系一直都显得磕磕绊绊,中国的善意往往会被当做是羞辱,印度人的眼中只有零和博弈。在这个大背景下,任何中国力量都会遭到印度人的贬低和排斥,但是有趣的是印度人往往并不具备应对的能力。也只有靠着中国的善意和精神胜利法,印度才能够继续维系自身在中国面前的优势。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