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典知理|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习典知理|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创刊词:党的十八大至今,习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批示和文章中,大量引入中国古代经典语句,为中国政坛带来拂面轻风。不论是讨论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际场所论述中国主张,总书记都擅于从先秦诸子百家和历代文人、思想家的经典语句中引经据典,恰到好处地表述中国共产党人、我国的立场和观点,带来大家深刻的思想启发、精神修养与文化陶冶。

引经据典妙来没有熟。习总书记因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思索,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典故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央视《天天学习》频道特别策划“习典知理”系列,与您一起学习。

【释意】

张伯行(1651—1725年),清朝大臣、理学家,康熙二十四年举人。曾任福建督抚、江苏巡抚,官至礼部侍郎。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正著称。他从不私收下属的礼品,极力反对以赠予之名行行贿之实,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廉官”。

张伯行在福建督抚任上,为回绝送礼者,特意编写了一篇《却赠檄文》,贴到于住所院子及督抚县衙。这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文告,害怕自找没趣,便悄然离去。这篇文告也传播开来,广泛传颂,被看作为政之道清廉的“金绳铁矩”。

这篇《却赠檄文》,全篇仅56字,同用了8个“一”字,申诉了关注百姓困苦、重视个人名节、反对送礼贿赂的主张。“一丝一粒”虽小,却关联到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鱼肉百姓。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得就不仅一分;向百姓多索要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这展现了张伯行廉洁自律的做人的原则与道德品行。

【鉴赏】

党的十八大做出在党和国家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经营战略。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总书记赴河南省兰考县检查指导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请在兰考县县委常委会议上发布重要批示,强调全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继续促进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高度肯定,总书记全篇引入了清朝康熙年里知名廉官张伯行的《却赠檄文》。

总书记为何引入这则高达56字的长典?原先张伯行是清朝仪封县人,仪封就是目前的河南兰考。对兰考县干部谈历史上兰考县籍廉官的故事,最为巧妙切合不过。

接着,习总书记处变不惊用一句话总结:“我看,也能够做为一面镜子。”在这儿,总书记为全党塑造了一古一今双面“镜子”:古人即兰考县籍廉官张伯行,世人即兰考县原交通局长焦裕禄。

2022-07-11

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