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明清两朝有哪些惊人的共同点

共同点:加强君权明清。

明清,明清两朝有哪些惊人的共同点

从秦始皇开创“君主专制”制度起,历朝历代都围绕着加强君权这个主题不断前行,明清时期的君权专制扩张达到了巅峰。

明清,明清两朝有哪些惊人的共同点

细分下去,明清时期君权的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明清,明清两朝有哪些惊人的共同点

一、君臣朝会上,礼节的问题君权自出现那刻起,它便是由一整套制度体系,支撑起来的,其中“礼”的地位尤为重要。

何谓礼?纪纲是也。——《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董仲舒在提出君权神授观点时,为了加强帝王的权威,他同时还提到“三纲”的概念: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这套观念,在父子、君臣、夫妻之间,构筑起了由“礼”为核心的尊卑秩序。

而反观,古代朝会时,不同时期君臣之间的礼节,便不难发现,君权专制是在不断强化的:汉朝时是坐而论道——宋朝时是站着讨论——明清时期是跪着讨论。

二、相权的衰弱相权在秦汉时期,地位是最尊贵的,他们可以统领百官、封驳诏书(否定皇帝的行政命令)。

汉武帝时,为了削弱丞相和御史大夫的权利(政事不专任二府),汉武帝任命了一批儒生,组成内廷,分割丞相的权利。

汉成帝时,他又在中央设立三公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三。

但丞相这个职位,在皇帝眼中始终是非常敏感的存在,毕竟权臣篡位,可不是一两起。

吸取了这个教训,丞相从设立时起,历朝历代都会想方设法削弱相权,最常见的手段便是“分权”。

最稳的当属朱元璋,当时胡惟庸密谋造反一事暴露后,他便彻底废除了丞相制度。

三、特务机构的发展皇帝害怕丞相、担忧边疆,由此,便有了特务机构的出现,这些人或许只是官吏府内的仆人,或许就是官吏的家属,他们的存在就是皇帝的定心丸。

在有记载的特务机构中,最夸张的存在要数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

这批探子人数多达50万人,保证了皇帝哪怕足不出户,也可以知晓哪位大臣吃了什么的程度。

四、八股取士制度的出现八股取士,是通过人才选拔这一步,保障自己选拔的人是满足“忠孝”的忠臣。

八股文,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不需要你有太多独立思维,你只要背熟国家指定的东西即可。

如此一来,不想当官,或者对朝廷不满的,很容易就可以查出来。

五、中央对地方管控加强明清时期,对于地方的管控,也是历朝之最。

比如改土归流政策和抽签选取活佛两种制度,便能够在中央强势的时候,对地方形成有效的控制。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感谢邀请。

明清,明清两朝有哪些惊人的共同点

题目就很可笑,明初王保保就曾经在漠北大败过明军,明朝甚至都羞于提及;丘福也因为轻敌冒进被杀;明军还要依靠协议投降的方式离开越南。

明清,明清两朝有哪些惊人的共同点

明清,明清两朝有哪些惊人的共同点

王保保曾经重创明军

明清,明清两朝有哪些惊人的共同点

明清,明清两朝有哪些惊人的共同点

到了明朝中期先被矮子里拔大个的也先太师刷出了一个史诗般的土木堡大捷,如果不是此时蒙古人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没有能力攻克设防严密的城市,否则明朝的历史必然被还写。

到了

嘉靖时期还有几十个日本浪人在江南横冲直撞,吓得南京城明军不敢出城应战。蒙古人更在北京城下武装上访,明军不敢出战,只能在眼看着蒙古人在北京城下祸害一通。

到了明末,虽然有人津津乐道万历三大征,但是万历三大征不过是建立在明朝体量庞大的基础上,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抗倭援朝之役十三场主要战役明军胜四败九,胜的四场还有两场是在丰臣秀吉被天照大神带走之后的事。比如说蔚山之战,明军无法突破日本第三道城堡,而且因为炸营导致大溃败并被日军反杀,前后至少损失四千部队。当时根据统计,明军前后总共动员军人至少十九万,损失七八万,靡费钱粮八百万两。直接造成了明朝国力大损。

实际上,这都和明军过早的衰落有关。这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军户制度。军户制度本质上,就是把军人变成国家农奴,除了要承担兵役之外,还要承担国家繁重的田赋。除此之外,军户的军人们还要被达官显贵们当免费劳动力使唤,为老爷太太们盖屋修园子。而且,你一旦入了军籍就永远无法脱籍,世世代代都要服兵役,如果你干不动了,没关系,你儿子当中肯定有能当兵的。

第二、喝兵血等优良传统。所谓喝兵血就是拖欠、克扣军饷,明朝军户士兵的军饷被拖欠、克扣的十分严重,被拖欠数月甚至一年的情况都有,即便是发放也并不足额。

这两点就导致明军士兵越来越贫穷,甚至连冬天买棉衣的钱都没有,经常有冬天士兵因为无钱购买棉衣被冻死的记录。所以,明军士兵可谓是用不是人来形容,就像一个叫杰罗尼莫的西班牙人说的那样,一个国家的军人处于奴隶以及不光彩地位的情况下,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作为?成千上万这样的军队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所以,明军也因此早早衰落。这在明初建文朝就提现了出来,朱棣仅仅凭借其收容的蒙古骑兵就可以冲散明朝政府军,由此可见明军的衰落在此时就显现出来。

更何况,明朝在其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并没有太多的强敌,直到满洲人崛起之后拿明军一顿刷人头,明朝才算遇上真正的对手。

其主要原因在于,满洲人由于东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粮食作物每年只能成熟一季,因此不得不采取采集、围猎等方式来获得生产生活资料。这也锻炼了满洲人尚武、吃苦的本质,因而彼时满洲人可以说是天生的战士。而且满洲人由于围猎的方式,锻炼了军士的纪律性和服从性,甚至还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再者,八旗制度由于管理层级低,避免了庞大的官僚集团带来的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因而满洲人行政效率更高。

更重要的是,满洲大汗此时并没有染上明朝歧视工商的毛病,对于工匠等手艺人往往会高看一眼。所以满洲人可以获得比明军更为精良的盔甲和兵器,用徐光启的话说,就是贼所戴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铁,马亦如之。……我兵盔甲,无如略彷赫连氏之制,而即于军中制造,既皆荒铁,胷背之外,有同徒袒,贼于五步之内,专射面胁,每发必毙,谁能抵敌?

所以明军面对满洲人基本上是被压着打,满洲人可以在距离明军只有二三十步的距离枪炮齐射,甚至几十个满洲军士渡河都能吓得明军四散溃逃,甚至自相践踏踩死了不少人。

其结果就是,在清朝入关之前,清军先后通过萨尔浒之战、辽沈之役、广宁之战、大凌河之战、松锦大战等大规模会战以及五次破关,至少消灭了三十万明军,使明朝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和财物。最终明朝也走到了尽头。

全文完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