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美食季#枸杞,红枣,桂圆,三样一起能泡水喝吗?

#营养美食季#枸杞,红枣,桂圆,三样一起能泡水喝吗?

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关于枸杞,红枣,桂圆三味药可不可以一起泡茶,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我国中医药养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之一。利用中药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要想治病养生,必须熟知中药的应用原则,如果了解中药的四性五味,泡制方法,搭配宜忌等,这样在应用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配制一款养生茶,必须要搞清楚其性味功效。比如本文提到的,枸杞,红枣,桂圆三味药,能不能一起泡。咱们首先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三味药性。

1,枸杞: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果实。为常用中药之一。其味甘,性平。归肝,肾,肺经,有养肝,滋肾,润肺的功效。枸杞子服用方便,嚼服,泡茶,泡酒均可。适用于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遗精,不孕,肾虚精亏,消渴口干,尿频,舌红等患者。

2,红枣:为鼠李科植物枣的干燥果实。其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心的功效。可用于,脾虚食小,体倦乏力,营卫不和,便糖,心悸,失眠,盗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意:有中满痰多者忌用。

3,桂圆: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也称:龙眼肉,桂圆肉。其味甘,性温。有补心脾,益气,益血,安神的功效。主要用于:神经衰弱,病后体虚,健忘,心悸,失眠,食少体倦,贫血,便血,月经过多等症。药用量:10-15克。

可见以上这三味药,有两味温性,一味性平,按照中医学,科学合理的配制养生茶,应选择一味红枣入药茶,因红枣温和,有调解百药之功效。而加入桂圆易上火,不适合炎热的夏季泡茶。这是根据中医药,性味的原理解说,供大家参考。

科学养生,健康全家!

祝朋友们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谢邀。首先八卦下,认为桂圆泡水对眼睛好,是不是因为它长得如眼睛般,本着吃啥补啥的原则来考虑的呢!

#营养美食季#枸杞,红枣,桂圆,三样一起能泡水喝吗?

首先肯定的说,肯定有好处,我们知道桂圆含有人体能直接吸收的葡萄糖,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质,对全身有益,当然也包括眼睛了!

#营养美食季#枸杞,红枣,桂圆,三样一起能泡水喝吗?

经常吃点桂圆,对女生来说非常的好,不是都怕老嘛,那就多吃点,因为它含有天然抗衰老因子。能降低我们体内的自由基,我们就老得慢点了。它还含有我们最喜欢的胶原蛋白啊,含铁量也高,可提高热能,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是不是动心了,赶紧吃起来吧,吃个桃花面啊,想想都很美呢!

#营养美食季#枸杞,红枣,桂圆,三样一起能泡水喝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桂圆之特殊功效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帮助最大。家里有小朋友的也可以适当吃点,可以为生长期的小宝益智补脑,宝爸宝妈们,春天是宝宝的神奇生长季,长身体,更要记得补脑子哦!

#营养美食季#枸杞,红枣,桂圆,三样一起能泡水喝吗?

这么好的东西,赶紧泡上喝起来吧!

#营养美食季#枸杞,红枣,桂圆,三样一起能泡水喝吗?

#营养美食季#枸杞,红枣,桂圆,三样一起能泡水喝吗?

桂圆又称龙眼,性甘温,归心、脾经,甘能补益,故以补血为主要作用,主治血虚症,不过,虽说都是因为血虚,但是不同的人出现的症状不同,血虚心失所养,可能会心悸、心烦、失眠、健忘;肝失所养,会出现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妇女肝血不足,还会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桂圆也就是龙眼因为归心、脾经,主要用于心失所养的情况,那怎么吃能更好的补血呢?

1.龙眼肉配人参: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人参善于大补元气,一起吃可以用于惊悸、失眠健忘等。可以在做汤时放入,人参有的人会上火,注意用量,效果很好。大家如果想方便,也可以用中成药,不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运用,中成药有:

(1)人参归脾丸,能够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2)升气养血糖浆,益气养血、健脾。

(3)消疲灵颗粒,益气健脾,补血活血。

2.龙眼肉配枸杞子服用:龙眼肉长于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枸杞子善于滋肝养血,两者一起服用,滋阴养血之功更甚,适于年老体弱、病后失养所致的一些症状,如:心悸、健忘、失眠、烦躁、头晕目眩、倦怠无力、腰酸腿软。

3.龙眼肉配百合:龙眼肉长于养血安神,百合适于清心安神,一起用,增强安神之效,不容易上火。

4.龙眼肉配当归:龙眼肉长于养血安神,当归能补血活血,一起用,可以用于失眠、健忘、多梦、惊悸等。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出现的症状去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说到不上火,其实跟量有一定关系,中医比较讲究用量,所以在草药的开方过程中医生经常会说的一句话,两周以后来复诊,也许所开的药品大同小异,但是会根据病人的情况适度调整剂量,随着天气变化中药的用量也不同,所以用量也是因人而异,不能去规定,好的中医医生会调整到不上火,还能起到很好补血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191-1211.

作者:贾自力 单位:北京丰台医院临床药学、药事网成员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