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泸沽湖畔不曾消失的茶人与永恒的马帮精神实质

丽江泸沽湖畔不曾消失的茶人与永恒的马帮精神实质 大凉山7月5日电 题:丽江泸沽湖畔不曾消失的茶人与永恒的马帮精神实质

创作者 王利文

“钉铛,钉铛……”久违了的马手机铃声再度萦绕在四川凉山盐源县的丽江泸沽湖畔。幽境深涧,寻声而去,马蹄子工地扬尘,一支名叫“喇塔”的新型摩梭族茶人尽收眼底。曾一度消失的茶人是摩梭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农村旅游业发展,又返回河畔。

喇塔马帮队员们在牛窝子山顶俯瞰泸沽湖。 王利文 摄喇塔茶人队友们在牛打窝峰顶俯览丽江泸沽湖。王利文 摄 盐源位于古代南方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路线上,在交通出行和货运物流不方便的时代,赶马的“马腿子”们借助不凡的胆略和坚韧不拔的恒心闯南走北,把本地湖产和异地农货互换,踪迹远至拉萨市甚至东亚的印度的。“马腿子坚毅坚韧、博学多才,是摩梭女人心中的英雄。”自小在火塘边听着赶马小故事成长的郭次丁,16岁也试着爸爸变成一名马腿子,逐渐急着7匹骡马置身于丽江泸沽湖与木里藏族自治县中间。

伴随着交通出行网络的发展,盐源到丽江泸沽湖的公路通车,茶人的交通运输和输送作用被替代,河畔的马手机铃声逐渐消失。37岁那时,郭次丁转行做木工,结束用自己的两只脚与四只脚的骡马拼脚劲、用努力为全家人混饭吃的生活。虽然家里早就添了机动车,他依然不管不顾亲人抵制保存着养马的习惯性,用自己的方式恪守着。

山间一饮水处,61岁的郭次丁(左二)正在喝水。 王利文 摄山中一饮水处,61岁的郭次丁(左二)已经饮水。王利文 摄 怎样真真正正吸引这一份珍贵的集体记忆?一样也割舍不下茶人工作的中洼村队长杨直之冥思苦想。2017年秋,借着丽江泸沽湖旅游业的发展的车风,杨直之明确提出再建茶人。“由于中洼村并没有草海都不滨湖,不可以从酒店住宿、餐饮业发送到丽江泸沽湖旅游业发展的收益,我们能探寻一条将传统式茶人文化艺术与现代旅游有机结合的新出路。”“发展壮大,用茶人让全村人发家致富”的呼吁得到了郭次丁以内的7名摩梭弟兄大力支持。因此,久违了的马手机铃声再度在河畔传来。

山路上的喇塔马帮。 王利文 摄坡路里的喇塔茶人。王利文 摄

2022-07-06

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