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 青春无限·一线故事】龙斌:挺进技术“藏北无人区”

【劳模精神 青春无限·一线故事】龙斌:挺进技术“藏北无人区” 【劳模精神 青春无限·一线故事】 穿行在车间里,皮肤黝黑的龙斌与身边的隧道掘进机个头比照悬殊。

“主轴运行检测,启动。”手持对讲机,一声令下,眼前这台被称作“地底蛟龙图片”的超大装备开始调节。

“电机频率5HZ,阀开度430毫安。”

“振动非常大,调整一下阀开度。”

一次次检测,一点点逼近,主轴运行总算达到最佳数值。

七尺男儿与国之重器结上深厚感情。自2014年龙斌带领的国内首台岩层隧道掘进机在长沙退出,迄今,龙斌参加研发的掘进机数量已完成100 。

35岁的龙斌,是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掘进机研发组组长,年龄虽轻,却是国内掘进机技术的先驱者。从0到100 ,从打破海外垄断,到破解国际级“卡顿”难题,龙斌与领域共成长,使国内掘进机技术领先全球。

2009年,22岁的龙斌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来到长沙入职初创的铁建重工,踏入国内掘进机这一空缺行业。

隧道掘进机集开挖、支护、出碴等作用于一身,体形极大、力大无比,是地下空间开发的施工神器。当时,掘进机这类高档地下工程装备被海外垄断,长期依靠进口。刚入行的龙斌,抱着放手一搏的心态——中国人一定要造出自己的掘进机。

“大家先试着生搬硬套,弄懂结构设计。”那时,龙斌一边舔着整合性的书本,一边缠着导师带徒师傅梁兴生探索经验。

2012年,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正式立项,独立研发国内首台岩层隧道掘进机,龙斌被寄予希望。

从接纳这个项目起,龙斌就开启了“疯狂”的工作模式:带领团队深入相关设备施工工地,追踪分析设备核心部件,研究工作原理及设计制造关键点;碰到瓶颈问题,就深入分析图纸的每一个细节,并常常与液压、配电设计人员交流电液控制等难题,从主轴刀具等多方面开展个性化设计。

设计图越摞越厚,个人整改措施越改越薄,总算迎来突破的时刻。2014年12月,国内首台岩层隧道掘进机在铁建重工长沙生产基地成功退出,完全打破了海外技术的长期垄断。

“这是领域的一座分界点,意味着我国实现了硬岩掘进机的实用化、国产化。”龙斌掩不住兴奋。

追逐有起点,但没有终点。

中国西部的一个水利工程,较大埋深达2268米,在一次洞内现场取样时,龙斌用两根手指轻松弄碎了一块岩层,他不由紧张起来,“这是‘蚀变岩带’!”

“蚀变岩带”是一种令工程界胆战心惊的极繁杂地质。掘进机4楼高高、230米长的机身上,安装着5万多个零件,装载着开掘动力、出碴、支护等各种设备。但“蚀变岩带”,它有一道难越过的坎——“卡顿”。

2022-07-09

202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