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严选请白居易代言,故事很“污”,怎样才是白居易琵琶行的正确打开方式

正确理解作品才是白居易琵琶行的正确打开方式网易严选请白居易代言,故事很“污”。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唐宪宗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人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写“赏花”及“新井”诗,因此唐宪宗以“有害名教”为由,把白居易由太子左赞善大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就任江州司马时,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少年时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来江州后表面上一直自得其乐的白居易,因为琵琶女的身世遭际,对自己被降职有了更深的感触,因而创作这首《琵琶行》送给那个歌女。

《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深切同情。 诗歌同时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抒发了诗人对自己仕途坎坷,无辜被贬的愤懑心情。

《琵琶行》共四段,第一段写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出场;第二段写“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高超演技和艺术效果;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名属教坊第一部”到“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的身世。第四段写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同病相怜之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主旨。

琵琶女“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琴弦每一次拨动,无不同时拨动白居易的心弦。

被侮辱、被损害的底层歌女的形象,与被诬陷、被贬谪的作者自身形象在诗歌中合而为一;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结局,与作者“谪居卧病浔阳城”的现状极其相似。所以作者与琵琶女同病相怜,同声相应,“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全诗以人物为线索,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可谓明线;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诗人的感情,随琵琶女的身世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谓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两条线索,使情节波澜起伏,故事曲折感人。两条线索汇聚归结而成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名句,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其艺术性和思想性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没什么可争议的,白居易虽然有«长恨歌»«琵琶行»两首千古绝唱,但整体水平与李白、杜甫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在历史上白居易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远逊于李白和杜甫,只是近七十年来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被捧红到了空前的高度。

至于李白和杜甫,精研之人都会有很大的困惑:论题材的广泛和语言的精工,杜甫似乎稍稍高出一筹,但若论天籁之声、洪钟大吕,李白当之无愧。确乎李白是"天才",杜甫是"人才",高下之争似已判明。

我想为大家奉献的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就是在高山之巅朗声吟诵时,是李白的诗,还是杜甫的诗最气吞山河震撼寰宇?

我的结论是李白!在泰山、庐山、黄山、华山、恒山、峨嵋山、青城山、天山、稻城三神山、喀纳斯、泸沽湖等等名山的高山之巅,我无数次背诵的几乎都是李白的名篇,而且顺序是固定的:第一篇«蜀道难»,第二篇«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第三篇«梦游天姥吟留别»,然后才是«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西岳华山歌»,«将进酒»等等。至于杜甫的诗包括«登高»、«阁夜»等七律名作,我觉得远远不如李白的诗那样若合符契、畅抒胸臆!!

大概四十多年前,初中刚刚重新恢复编写的历史课本,在介绍李白诗雄浑壮丽时,把李白在首诗中对黄河的八句赞美诗蒐集到了一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入龙门!""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我永远的记住了这八句诗和她的排列顺序。对李白诗歌的想落天外、气吞寰宇惟有拳拳服膺!!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遊太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当你在名山大川、高山之巅歇斯底里的狂背李白的诗时,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唐•陈子昂)的感觉油然而生,那一刻我与李白的心灵息息相通!!

本文没有任何贬低杜甫之意,本人对杜诗涵泳多年,体会良多,极其景仰,请各类喷子勿喷,勿谓言之不预!!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