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学校数字素养教育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公布

《我国乡村学校数字素养教育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发布 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高凯)《我国乡村学校数字素养教育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8日公布,《报告》根据调查我国11个省份地区的5151位乡村校长和老师,深入了解农村青少年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的具体情况。

汇报称,调查发觉,当前农村青少年数字素养能力总体较弱,乡村学校的数字素养教育能力和资源仍比较有限。应加快建设数字素养教育的系统化、系统化、规范化,并对于农村地区建设“多方联动”的数字素养教育体系。

该汇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夸克松子公益活动联合发布,汇报调查重点考察农村青少年数字素养的五个维度,即科学素养、交流合作、内容建立、健康安全、解决问题。所体现的现状及难题如下:

一是整体而言,农村学生数字素养广泛较差。其中,表现相对较好是指交流素质,最薄弱的部分是安全意识和自我约束素质,采访中某些老师提到了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和游戏大额充值的状况。

二是乡村学校目前的智能化教学资源并未转换成老师的内在能力,需加强对老师系统化的培养和引导。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乡村学校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单纯的专业技能为主,欠缺科学素养、交流合作等素养教育内容,及其在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有效推动。同时,院校信息技术课程存有欠缺专业教师、授课内容不适合农村学生、学时无法保证等现实问题。

三是乡村老师对数字素养的实际概念认识不充足,专业师资资源也广泛紧缺。调查中仅有9%的农村学校校长和老师表明对“数字素养”概念十分了解,半数老师表明有所掌握,但了解程度十分有限,且老师无法掌握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偏重于硬件配置和网上教学技术等技能。此外,老师资源匮乏一直以来都是乡村学校发展中的关键难题,针对数字素养这种新兴教育方向更是欠缺相应的人才资源。近三成院校欠缺专业教师,教授信息技术的老师仅占2.3%。

汇报提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数字素养教育的系统化、系统化、规范化。对于老师和学生2个主体,阶段性、分层次地确立指导框架、规范及评估指标,由上而下促进素养教育科学有序地落实,系统化提升师生的智能化适应力、胜任能力、创造力。

对于农村地域数字素养教育受重视程度不高、有关资源和能力有限的现况,汇报提议应当多方联动,逐渐创建由政府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农村青少年数字素养教育体系。

一是,应重视并针对性地加强乡村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建立对农村学生友善的数据环境。一方面,校园网环境建设是目前乡村学校智能化的关键,资源应当向交通不便、位置偏僻、小规模或寄宿制学校的院校倾斜。另一方面,应丰富乡村学校的数字化建设,设定智能化图书馆及实践机房。

2022-07-09

202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