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 青春无限·一线故事】孟凡东:保质量就要“一根筋”

【劳模精神 青春无限·一线故事】孟凡东:保质量就要“一根筋” 【劳模精神 青春无限·一线故事】 夜里9点多,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起重机调节地区,一台起重机还在被加班调节。光亮的工作灯照射下,起重机的挖机加长臂显得更加“纤长”。

不知过了多久,从起重机挖机加长臂尾端爬出一个衣服上粘满润滑脂的年轻人,宽额方脸,皮肤黝黑,有骰子“老成持重”的劲头。“全都没问题了。”他对一旁的同事说,笑容在脸部漾开——“绝不放过你任何一个细节”,他又一次做到了。

这批起重机早已定下出口车船,经过检验调节后就要坐在大货轮,运到加拿大了。从挖机加长臂尾端钻出来的青年名叫孟凡东,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起重机调节技工,到工段3年至今,经他调节的起重机没有发生过一起故障。

眼前的孟凡东,目光专注,一举一动从容不迫。都没想到,他还不到22岁。

孟凡东的这份稳重,源于徐工起重机技工学校5年铣工训练。“每日必训练两套工件,花费12小时左右。铣工最主要的是触感,手工活加工精度的极限可以达到发丝直径的1/20,因此研磨时一定要拿着劲、用巧劲。”为了打磨好每一个工件,孟凡东常常蹭破手而不自知,手上的茧子长了又掉,手掌的缝隙越来越长。

上学期间,孟凡东就得了个“一根筋”的绰号。他在院校“铣工精英班”训练的第2年,因为没有将数据值精准到小数点后三位,造成一个双燕尾形凸凹配工件安装时发生松脱。凌晨2点多,他又再次作出一套工件,达到配合间隙低于0.02mm的精度。

返回寝室已是凌晨3点多。同学笑他:“你这是拼了命在拼啊!”孟凡东叨念了一句:“为了早日实现理想,不拼咋行?”

孟凡东的理想是什么?从15岁进到徐工起重机技工学校上学起,他便与这些“铁疙瘩”日夜相随,他想变成铣工行业的技术大咖。

“一根筋”不仅体现在训练中,更是带到了工作上。

刚到徐工起重机见习不久,工段师傅许瑞全带着孟凡东调节一款出口海外的新产品。许师傅说:“屏幕显示信号突变。但这种情况在整个调节情况下只出现了一次,排查隐患可能十分困难。”

孟凡东二话不说,爬进11米长的起重机手臂尾端一探究竟。这是一个特别窄的空间,直径约1.2米,中心位置也有伸缩油缸,个子1.75米的孟凡东身体转不开,只能骑在油缸上,蜷缩着全身开展检验清查。

一次,2次,三次……第五天,孟凡东第八次爬进起重机手臂尾端,他总算发现隐患:缸销臂位检测开关间距准确位置误差了两毫米。孟凡东随后调节检验位间距,把金属感应器往里旋进两毫米,隐患清除。许师傅脸部外露高兴的笑容:“铣工行业就必须这类‘一根筋’的工匠精神!”

2022-07-11

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