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陶人”闫强:用泥塑讲述“神舟家园”的故事

草原“陶人”闫强:用泥塑讲述“神舟家园”的故事 乌兰察布11月1日电 题:草原“陶人”闫强:用泥塑讲述“神舟家园”的故事

记者 张林虎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要用爱和希望认真培养每一位孩子;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要将传统泥塑与钧瓷传统文化结合,打造出四子王旗特色艺术作品和工艺产品。”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泥塑非遗传承人闫强如是说道。

草原“陶人”闫强:用泥塑讲述“神舟家园”的故事图为闫强正在塑形。 张蜀雁摄 泥塑,俗称彩塑、泥玩,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泥塑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2006年,泥塑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学生返乡上讲台

闫强所在的位置是内蒙古四子王旗,总面积2.55万平方公里,因神舟飞船多次着陆于此,被誉为“神舟家园”。

初见闫强,他正坐在工作室中,一边对手里的泥巴进行拍捏,一边旋转着面前的雕塑转台。

草原“陶人”闫强:用泥塑讲述“神舟家园”的故事图为闫强正在刻画。 张蜀雁摄 不到两个小时,一捧再普通不过的泥土,在闫强手下变成了一个栩栩如生、形神毕肖的蒙古族姑娘形象,他为泥土赋予了“生命”。

“受父辈影响,我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3年级,我学画画的同时看着爷爷做泥塑,帮他做些简单的泥活儿。”闫强说。

大学毕业后,闫强回到家乡在小学担任美术教师。教学之余,他从未放弃过对泥塑、陶艺的制作研究与传承创新。而作为非遗传承人,如何把这项技能传承和发展下去,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草原“陶人”闫强:用泥塑讲述“神舟家园”的故事图为四子王旗第三小学的泥塑特色课堂。 张蜀雁摄 2017年9月,闫强把泥塑、陶艺课程引入校园,成为四子王旗第三小学校本课程和社团的特色课程,赢得广大师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

“泥塑以物载道,其制作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为了提升作品价值,闫强把四子王旗特有的属性融入到泥塑作品中,例如红色教育、草原文化、“神舟家园”等等。

截至2022年,闫强共培养了200多名泥塑、陶艺学生和多位美术教师。“让非遗走进校园,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文化精神熏陶,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小小‘传承人’,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闫强说。

草原上的钧瓷情

2023-11-02

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