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又是运动员,谁来评测“第三方测评”?

裁判又是运动员,谁来评测“第三方测评”? 检测手段各异、规范五花八门、“以商养测”成风……

裁判又是运动员,谁来评测“第三方测评”?

本报讯记者 林晓

阅读提醒

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一大批“评测”平台和博主应时而生。然而,市场上检测方法和规范五花八门、评测品质良莠不齐、“以商养测”成风,少数第三方测评不但无法协助顾客作出正确判断,反倒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想不到跟随评测买也踩坑。”近日,为了给儿子购买一款汽车玩具,宝妈菲菲阅览了数篇评测笔记,最终下单了某博主的“明显种草款”,拆卸一看,结果发现产品品质拙劣、味道呛鼻。

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一大批“评测”平台和博主应时而生。他们喊着专业、中立的标识,根据分析、比对产品质量和价钱,给出购物提议。

然而,记者采访发觉,检测方法、规范五花八门,评测品质良莠不齐。也有第三方测评与店家深层捆缚,变相卖货,虚假评测……诸多操作不但无法协助顾客作出正确判断,反倒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相同面霜,俩家测评结果截然不同

“热门防晒红黑榜”“百搭衬衫开箱测评”“网红零食防雷指南”……在某社交平台上,记者输入“评测”开展搜索,发觉有600多万篇有关笔记。大到车辆、电脑,小到雪糕、开卡,涉及产品几乎包罗万象。

据某短视频平台公布的榜单,上年有1.89亿用户在该平台收看开箱测评视频,超70%客户将评测做为自己消费的关键参照。

“顾客个性化需求持续提升,但又欠缺购买的时间和经验,切合困扰的第三方测评从而快速爆红。”中山大学国际协同商学院数据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会主任盘和林向记者表明,专业、公正的评测值得激励。根据科学方法对商品开展横向比较,既能为顾客提供决策参照、减少试错成本,又能对公司组成监管,使好商品出类拔萃。

然而,现实情况却各有不同。在常常收看各种测评视频的嘉文来看,眼下的评测领域好像背道而驰。

“6·18”期内,嘉文关心的一位评测博主汇总了12款面霜,根据检测保湿、美白、抗衰老等效果,得到一款面霜“见效成分含量足,高性价比”的结果。而另一位博主则考察商品材质、刺激性、添加物,同一款面霜又因“有添加剂,材质厚实易爆痘”而被列入黑名单第一位。应对结果截然不同的评测,嘉文更迷茫了。

因为缺乏规范和门槛,市面上的评测方式五花八门。记者发觉,有些机构为突显专业性,就商品的各项指标出示检验报告;有些组织则以“真实性”为卖点,开展“使用”或“试吃”;还有一些评测光凭个人喜恶对产品作出评定,毫无专业性可谈。

2022-07-11

2022-07-11